心灵的七个境界
1、心灵的第一境界是感恩之心。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要想服务于社会,报效祖国,就必须从“孝敬父母”开始。孝的内核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才会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3、心灵的第三境界是敬畏之心。人生在世,应该要有所敬畏。朱熹说:“君子之心,惘度谋裆常怀敬畏。”人要敬畏什么呢?孔子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创饬呱屮言。”古代哲人的告诫,都是从每一个个体做人的角度来说的。在这里,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人之为人的良知与德行的恪守。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一个人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则能避祸趋福。失去敬畏之心,就可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如果每个人都对规则、条律、伦理拥有本能的敬畏,在面对法律、道德、人民、舆论等方面时,常有必要的敬重,又有战战兢兢的畏惧心,才不至于被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所“捆绑”,才能有一颗常常反躬自省的心,才不至于妄自尊大,无视道德、党纪国法。

5、心灵的第五境界是平常之心一个平常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把心态调节到最佳状态。人生有三原色: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按特色定位。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态,就能保持较好的心情,就能把名利地位、个人得失置之脑后。只要自己能用平常心对待所得所失,就能“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就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7、心灵的第七境界是和气之心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以和为贵”。我对和谐两个字的理解是:“和”就是我爱你、你爱我,和睦相处,和风细雨,和颜悦色;“谐”就是让你说话、让我说话,让人们说出心里话,彼此消除误会,互相了解,增进团结。家庭和谐,万事称心;单位和谐,工作效率高;国家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民众进步文明;人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