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板的怎么使用
1、面包板的大体结构如图,常见的小单元面包板分 。上--中---下 三部分;上面和下面的部分一般是一行或两行插孔构成的窄条。中间部分是由一条隔离凹槽和上下5行的插孔构成的。

3、 中间部分宽条是由中间一条隔离凹槽和上下各5行的插孔构成,在同一列中的5个插孔是互相连通的,列和列之间以及凹槽上下部分是不连通的。


5、面包板布线的几个基本原则: 在面包板上完成电路搭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和方法。但是,不管无论什么方法和习惯,完成的炼蓄晦擀电路搭接,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连接点越少越好。每增加一个连接点,实际上就人为的增加了故障概率。面包板孔内不通,导线松动,导线内部断裂等常见故障。2:尽量避免立交桥。所谓的--立交桥--就是元器件或者导线骑跨在别的元器件或者导线上。初学者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这样做,一方面给后期更换元器件带来麻烦,另一方面,在出现故障时,零乱的导线很容易使人失去信心。3:尽量牢靠。有两种现象需要注意:一种;集成电路很容易松动,因此,对于运放等集成电路,需要用力下压,一旦不牢靠,需要更换位置。二种 ;有些元器件管脚太细,要注意轻轻拔动一下,如果发现不牢靠,需要更换位置。4:方便测试。五孔孤岛一般不要占满,至少留出一个孔,用于测试。5:布局尽量紧凑。信号流量尽量合理。6:布局尽量和原理图接近相似。这样有助于查找故障,出现故障查找快捷方便。7:电源区使用尽量清晰。在搭接电路之前,首先将电源区划分成电源,地,负电源3个区域,并用导线完成连接。
6、面包板的携带和一般的维护 开放实验进行中,避免不了将自己搭接好的电路带到实验室,或者从实验室带出去。经常就出现这样的问题。 本来好好的电路,拿来就有问题了。或者自己搭接好的电路,电容怎么不见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很多方法。用塑料袋泡沫捆绑,胶带纸扎上等等。大家知道,这样做实验上不保险。唯一可靠的方法是,平端着,拿回去。否则,无论你怎么保护,来来回回之间都要重新检查。 面包板并不太娇贵,但也不能“虐待”它。一般来说,即使少量进水,只要干了,也不会轻易损坏。它最怕的是碎屑,断头和粗暴插拔,不要让粉状物进入插孔,不要讲金属线折断在孔内。不要讲太粗的导线,探针,管脚插入孔内。 面包板的损坏,难以检查出来,因此,请大家格外爱护。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