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疼痛为什么剧烈持久
带状歹驷歪枵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周围神经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感染病毒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由于病毒沿着单一神经扩散,因此疼痛和皮损仅见于该神经支配的区域。由于这种疾病最常发生在胸腹部脊神经,皮肤受累皮疹区域呈带状分布,因而称之为带状疱疹。
当然,三叉神经感染也累及颈部、头面部等,皮损和疼痛区域沿三叉神经任何一支分布而呈不再规则状。
带状疱疹超过中线就会死吗?
关于带状疱疹民间有一个说法,称皮疹超过身体中线就会死。这是真的吗?
由于躯干部位脊神经呈节段分布,并且神经分布不会跨越身体中线。因此,皮损和神经区域也通常不会超越人体中线。即使有极少数人皮损越界,也仅仅是因为解剖变异的结果,跟病情轻重无关,更不会因此致死。
近20年的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是负责维持脑内稳态的主要神经细胞。它具有高度组织的解剖结构域,通过丰富的间隙连接相互连接成功能性合胞体。同时与神经元间具有丰富的突触连接,与周围血管也密切连接。
同时,还表达广泛的受体、转运蛋白和离子通道,在包括神经递质运输和再循环,离子稳态,能量代谢和抗氧化应激防御等多个层次维持神经元功能和环境稳态。
其中,在保持细胞外间隙钾离子浓度稳定,维持神经元正常动作电位和兴奋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圣保罗大学的研究显示,TNF激活TNFR1降低了星形胶质细胞膜上被称为Kir4.1蛋白的表达。Kir4.1蛋白正是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
当神经元去极化产生神经脉冲时,钾从细胞内迁移到细胞外,过量的钾正是经过星形胶质细胞回收并转运会神经元,这一功能是通过Kir4.1通道来实现。
TNF诱导的Kir4.1通道表达降低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回收钾离子障碍,神经元周围组织间隙内钾离子积累,局部钾离子浓度持续升高就使神经兴奋性升高。神经元更容易被激惹,对任何刺激甚至没有刺激都变得更加敏感,甚至发生自发性疼痛。
这就是带状疱疹为什么产生痛觉超敏和痛觉过敏导致持久剧烈疼痛的原因。
为了验证这种效应,研究人员使用von Frey毛发试验对动物的行为反应进行了测试。实验中使用的每一条不同粗细的尼龙细丝代表一定的压力,用这些尼龙细丝压迫小鼠爪子,可以测试其对压力的耐受力。
实验发现,对照组健康小鼠当压力达到1g时才开始出现不适;但是在有神经痛的小鼠,压力仅在0.04-0.08g范围内就诱发相同的行为反应。
当使用抗体中和TNF重复实验时,小鼠的超敏反应消失,与对照组相同。
另一项实验中,基因工程改造的不表达TNFR1的小鼠比未改造小鼠在感染病毒时显示较轻的疼痛。
以上充分的实验证据证明,TNF诱导的局部组织钾聚集是带状疱疹剧烈疼痛发生的原因。
那么,理论上讲,使用TNF拮抗剂不就可以用来治疗带状疱疹的疼痛吗?
是的。
事实上,作者正是受到科学文献中有关使用抗TNF药物治疗慢性炎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不太可能发生疱疹后神经痛的启发,才设计了本实验的。
带状疱疹疼痛治疗的潜在新药物
目前对于带状疱疹疼痛的治疗,除了常规的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外,就是使用糖皮质激素。但是,由于皮质激素是免疫抑制剂,往往会不利于感染的控制。
这项新的研究提示,调节Kir4.1通道的药物可能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潜在方法。
而且,这种作用药物已经上市,就是通常被用肌肉松弛剂的巴氯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