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打疫苗预防针应该知道的7个注意事项
小宝宝能耐受疫苗吗?
宝宝接种疫苗,俗称打预防针,是保护宝宝少受或不受某些传染病侵害的有效措施之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心存疑虑的家长也不在少数。
疫苗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经过人工培养繁殖,使其丧失致病能力,但仍旧保留了免疫原性。于是,不少家长担心,宝宝小小年纪能够耐受吗?
这种担心不是毫无道理,也不仅限于国人,在欧美诸国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疑虑。为此,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疫苗教育中心的专家们专门做了多种免疫接种的专题研究,结论是:从出生时候起,婴儿就能够应付免疫系统的诸多挑战,包括多种疫苗。
据这项专题研究的负责人保罗·奥菲特博士解释:“几十年来,推荐的儿童疫苗数量猛增,2岁前一般要接受11种疫苗,打20针,故越来越多的父母担心婴儿无力安全应付这些疫苗,或者怀疑这些疫苗可能损害婴儿的免疫系统。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婴儿的免疫系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脆弱,疫苗根本不会削弱婴儿的免疫系统,反而会增强婴儿防范严重疾病的能力。”
如此权威的专家论证,您该放心了吧。
乙肝疫苗能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吗?
一般来讲,婴儿可以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两种疫苗。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乙肝疫苗与流脑疫苗、卡介苗、白百破三联疫苗、宝宝麻痹疫苗及乙型脑炎疫苗等可同时接种,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的作用。但注射乙肝疫苗最好避开麻疹疫苗,因为目前尚不能排除乙肝疫苗与麻疹抗体产生的作用,可能会影响麻疹疫苗的接种效果。
如何判断疫苗接种后的效果?
预防针的效果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1.观察打预防针的部位有没有变化。由于接种疫苗后,疫苗中的病菌、病毒要在体内生长繁殖,才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所以,注射部位常会发生某些反应。以卡介苗为例,接种2~3天后,打针的部位皮肤略有红肿,并很快消失,两周左右局部再次红肿,并破溃形成溃疡,直径一般不超过0.5厘米,有少量脓液,然后结痂,痂皮脱落后留有轻微疤痕,前后持续约2~3个月。如果如期出现上述反应,说明接种成功。假如接种后未见到任何变化,表明接种失败,应及时给予补种。
2.观察宝宝的抗病能力是不是有所增强。一般来说,接种疫苗后2周左右就可以产生免疫力,1个月左右免疫水平最高,以后便逐渐降低。如果接种疫苗2周以后,不再患所种疫苗能预防的这种传染病,特别是在流行季节或周围有这种传染病流行期间,表明接种成功,效果很好。
3.还有一些办法,如皮肤试验、体内抗体测定等,更能准确地检测疫苗接种的成败。以抗体测定法为例,是在接种疫苗后3~4周抽血化验,如果接种后血中抗体浓度比接种前增长4倍以上,说明接种成功。不过这些方法较为复杂,且须在医院由医生来做,家长自己不能操作,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如何处理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打预防针后,由于机体受到疫苗的刺激,一般都要出现某些反应。这些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卡介苗接种后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等变化),但也可能因为技术问题或宝宝本身免疫功能存在缺陷,从而出现异常反应。此时该怎么办呢?
1.卡介苗接种的不良反应。
临床资料显示,卡介苗接种后较为常见的合并症是化脓性淋巴结炎,发生率约为0.5%~4%,多与卡介苗菌种、剂量、宝宝年龄、接种途径及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关。如果发炎的淋巴结肿大不超过1厘米,属于正常反应,不必处理。如果肿大超过1厘米,且发生软化,又不能自行消退,可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作局部抽脓。如果局部已经破溃流脓,可撒上异烟肼粉,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同时口服异烟肼,剂量按每天每公斤体重8~10毫克计算,疗程约1~3个月。切忌用不卫生的方法挤压或随便切开排脓。
2.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
接种后常常出现发热与局部反应,约有2%~6%的宝宝接种后发热达到39℃或以上;5%~10%打针局部出现明显红肿和硬结或疼痛,持续48小时以上;个别严重的宝宝,也可能出现惊厥或神经系统症状,此类宝宝以后复种不可再用百白破三联疫苗,改用白破二联针,因为神经系统反应通常由百日咳菌苗所引起。出现高热症状的宝宝,可服退烧药;出现惊厥及神经系统症状的宝宝,应及时就医。
3.麻疹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
麻疹疫苗接种,一般很少出现严重反应,约有5%~15%的宝宝在接种6天后开始发高烧,持续可达5天以上,最好请医生处理。
打了预防针就万事大吉吗?
打预防针的目的是保护宝宝免受传染病的侵害,那么,是不是打了预防针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呢?其实不然。
因为人体感染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诸如自身状态、疾病流行、感染程度、产生抗体是否足够、效果是否降低等等。只要上述条件中有一条发生了变化,情况就会截然不同。
以乙型肝炎为例,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抗体,保护接种者免受乙肝感染之害,但这种保护作用是相对的,且受到时间的限制。因此,仍须注意预防,如不可与乙肝病人接触,特别是不能接受e抗原阳性的乙肝病人之血液,否则仍会感染上乙型肝炎。那种认为打了预防针就万事大吉,生活就可以随随便便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应予以彻底纠正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