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扬古筝】挑选古筝时如何看面板
1、看古筝面板产地河南兰考的泡桐树一直是古筝界的传说。桐木木质疏松,利于音质传导,是优质的共振材,伴随着近代民乐快速发展,古筝、琵琶、扬琴面板大量采用桐木,所以兰考也成为中国最大的乐器面板基地。而桐木的“阳面中段”一直被认为是做古筝面板的首选。所谓阳面,是指将整株桐木置于水中,朝上的一面;所谓中段,是指桐木去头斩尾,直径相近的一截,一般来说,生长年份越久的的桐木越佳,10年以上树龄即可用于制作古筝的的面板。两侧年轮间距在2.5~1.5厘米之间(倍高音、高音、低音与倍低音区,高音区一般要比低音区略宽),中心间距在5~9厘米之间(中音区=7-11弦)。
2、看古筝面板等级业内古筝面板的等级标准,从纹理和质地上分类,一般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木纹径切,取材集中于半径与树心之间,略有树心部分。纹理顺直且间距差异不大。近中部树心面积(弦切状态)占较小比例。质地松,表面横纹明显,无斜纹和乱纹。第二等级:木纹径切,近树心部分。纹理基本顺直,但间距宽窄交错,中部树心面积占一定比例。质地松,但横纹不明显,有少量活性条状节疤。第三等级:木纹径切,带有树心部分,且纹理不顺直,间距宽窄差异明显,树心面积占较大比例,有少量活节疤。
3、看古筝面板表面乐器不是一般的工艺品,有些部件的处理有着特殊的功用,比如面板的处理就恰恰需要一定的粗糙度,并非越光越好。因为在大力度演奏时,紧贴面板的筝码脚会随着琴弦的振幅方向移动,如果没有面板表面有一定粗糙度的木纹阻碍,极易产生筝码“移”、“跳”等严重影响演奏和音色的现象。
4、看古筝面板纹理和划伤凹陷面板的纹理宽窄和泡桐树的品种及树龄有关。一般情况下树龄越长,年轮间距也越大,年轮均衡或不规则往往受种植地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地影响。一般来讲,年轮较宽,材料质地就越松,反之,年轮越窄,质地就越紧。古筝面板的质地要求是松中带刚,故纹理(年轮)间距一般在1.5~3cm之间较好。因为泡桐面板材质非常松,不小心被异物碰及而产生小的凹陷,千万不要用化学胶水拌木粉贴平凹坑。这种做法对古筝音色会有影响,应该用清水滴入凹坑中,让其慢慢吸湿,使瘪陷的泡桐反弹上来,如恢复不到原来的位置,可用动物性胶水拌泡桐粉抹平,磨光后用虫胶片液修色。动物性胶水干后,固化胶水里有自然的空隙,不会影响声音的传导。如果不太看重外表的小缺陷,一般无需修补,这点缺陷对音色无碍。
5、看古筝面板颜色说来话长,20世纪80年代以前,面板一般不进行烘烤。当时产量不多,面板库存相对较多,且长期处于通风状态,一般“晾”存时间在3年左右,故面板在风化中,自然松透,传声速度快,反应灵敏。近年来古筝的产量数以万计地激增,致使生产条件“捉襟见肘”,迫切要求技术、工艺的变革与之相适应。即将面板浸入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木质中的树胶浸出,再人工干燥,使面板的松透同样达到自然风干的功效。当古筝共鸣体成形后,再用特制的大型煤球炉,以文火对面板进行烘烤。约在30分钟内将面板烘透、烘匀,并呈深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