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生平与创作几分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陶渊明生平与创作分田园读书、时官时隐、田园躬耕三个阶段,特点如下:
1、田豌卵燠攻园读书(29岁以前):
陶渊明出生在浔阳柴桑,在邻近长江、鄱阳湖、庐山的柴桑乡村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自小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山水田园之中,过着田园读书生活,这种生活使得他既对老庄学说很感兴趣,同时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既洋溢着对自然的喜爱,又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幻想。
2、时官时隐(29岁到41岁):
13 年中,他过着出仕、闲居、出仕、闲居的动荡摇摆的生活。因其闲居,有隐的意味,故称为时官时隐。代表作:《感士不遇赋》、《归去来》、《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3、田园躬耕(41 岁到63 岁):
陶渊明归隐田园以后,尽管在晋末曾征他为著作佐郎;在宋元嘉时,江州刺史檀道济也劝其出仕,但是看惯了战乱、篡夺、阴谋的陶渊明,为了避祸,决心不再作出仕之代表作:《杂诗·白日论西阿》、《桃花源诗并记》。
陶渊明的文学思想: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
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
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