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焊的焊接方法#校园分享#
1、(一)氧一乙炔焰的点燃、调节和熄灭焊炬的握法,应右手拿焊炬,将拇指和食指位于氧气调瘠彐伊竽节阀处,同时拇指还可以开关、调节乙炔调节阀,随时调节气体的流量。点燃火焰时,应先稍许开启氧气调节阀,然后再开乙炔调节阀,两种气体在焊炬内混合后,从焊嘴喷出,此时将焊嘴靠近火源即可点燃。点火时,拿火源的手不要正对焊嘴,也不要将焊嘴指向他人或可燃物,以防发生事故。刚开始点火时,可能出现连续“放炮”声,原因是乙炔不纯,需放出不纯的乙炔重新点火。有时出现不易点火的现象,多数情况是氧气开得过大所致,这时应将氧气调节阀关小。火焰的调节,刚点燃的火焰一般为碳化焰。这时应根据所焊材料的种类和厚度,分别调节氧气调节阀和乙炔调节阀,直至获得所需要的火焰性质和火焰能率。如将氧气调节阀逐渐开大,直至火焰的内外焰、焰芯轮廓明显时,可认为是中性焰;如再增加氧气或减少乙炔,可得到氧化焰;如增加乙炔或减少氧气则得到碳化焰。如果同时增大乙炔和氧气则可增大火焰能率,如火焰能率仍不够大时,应更换大直径的焊嘴。调整后的火焰形状不得歪斜或发出“吱吱”的声音。若发现火焰不正常时,要用通针把焊嘴内的杂质清除干净,使火焰正常后才可焊接。有时,由于供给焊炬的乙炔量不均匀,会引起火焰性质不稳定,这时中性焰会自动变成氧化焰或碳化焰。因此,在气焊操作中还应随时注意观察火焰性质的变化,并及时调节氧气调节阀。火焰的熄灭。需要熄灭火焰时,应先关闭乙炔调节阀,再关闭氧气调节阀。否则,就会出现大量的炭灰(冒黑烟)。


4、(四)接头与收尾焊接中途停顿后,又在焊缝停顿处重新起焊和焊接时,把与原焊缝重叠部分称为接头。焊到焊缝的终端时,结束焊接的过程称为收尾。接头时,应用火焰把原熔池重新加热至熔化形成新的熔池后,再填入焊丝重新开始焊接,并注意焊丝熔滴应与熔化的原焊缝金属充分熔合。接头时要与前焊缝重叠5~10mm,在重叠处要注意少加或不加焊丝,以保证焊缝的高度合适和接头处焊缝与原焊缝的圆滑过渡。收尾时,由于焊件温度较高,散热条件也较差,所以应减小焊嘴的倾角和加快焊接速度,并应多加一些焊丝,以防止熔池面积扩大,避免烧穿。收尾时应注意使火焰抬高并慢慢离开熔池,直至熔池填满后,火焰才能离开。总之,气焊收尾时要掌握好倾角小、焊速增、加丝快、熔池满的要领。在气焊的过程中除了上述的基本操作方法,焊嘴的倾斜角度是不断变化的,一般在预热阶段,为了较快地加热焊件,迅速形成熔池,焊嘴的倾斜角度为50°~70°;在正常焊接阶段,焊嘴的倾斜角度为30°~50°;在收尾阶段,焊嘴的倾斜角度为20°~30°。
5、(五)左焊法和右焊法焊炬从右向左移动,称为左焊法或左向焊;焊炬从左向右移动,称为右焊法或右向焊。采用左焊法,这时焊炬火焰背着焊缝而指向焊件的未焊部分,并且焊炬火焰跟在焊丝后面运走,详见图4—12a。左焊法的基本特点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适于焊接较薄和低熔点的工件,因而采用普遍。但也存在着焊缝金属易氧化,冷却速度较快,热量利用率低的缺点。在采用左焊法时,焊工能很清楚地看到熔池上部凝固边缘,并可以获得高度和宽度均匀的焊缝;由于焊接火焰指向焊件的未焊部分,还对金属起到了预热的作用。一般左焊法用于焊接5mm以下的薄板和低熔点金属,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采用右焊法,这时焊接火炬指向焊缝,并且焊接火焰在焊丝前面移动,详见图4—12b。采用右焊法时,由于焊接火焰始终对着熔池,形成遮盖使整个熔池和周围空气隔离,所以能防止焊缝金属的氧化,减少气孔和夹渣的产生,同时使熔池缓慢冷却,从而改善了焊缝的组织。再者,由于焰芯距熔池较近以及火焰受到坡口和焊缝的阻挡,使焊接火焰的热量较为集中,火焰能率的利用程度较高,这样使得熔透度大、增加熔深并提高生产率。右焊法的主要缺点是不易掌握和对焊件没有预热作用,故右焊法较少采用。右焊法主要适用于焊接厚度较大或熔点较高的焊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