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班讲义[金账本]
1、历年题型及分值一览
![会计班讲义[金账本]](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edd84743040148fe6a1043df8fd149299b8802ea.jpg)
![会计班讲义[金账本]](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f9617afb960b31218e331a17dee983aee9d76dea.jpg)
5、四、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包括五层含义1.体现了会计本质:一种管理活动2.体现了会计对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资金活动)3.体现了会计的基本特点: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4.体现了会计的职能:核算和监督5.体现了会计的目标: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6、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主体1、定义: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2、要点: (1)实质上是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对等的概念。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3)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1、定义: 持续经营是指某一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而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的情况。企业会计核算必须以持续经营为前提。2、要点: 持续经营概念是许多常见的会计处理的基础,其界定了一个会计主体的时间范围。 持续经营概念并不排除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会计分期1、定义: 又称为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长短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告。2、要点: (1)利于确定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基础; (2)我国会计期间按公历年度(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划分。会计期间可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货币计量1、定义: 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记录、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2、要点: (1)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2)要求币值稳定。
7、第三节 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案例:关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说明: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有时,企业发生的货币收支业务与交易事项本身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了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确认基础,更真实地反映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