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长寿村怎么玩
广西巴马长寿村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会议上,被命名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2003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证书。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喜欢驻足巴马,如何在巴马才能玩得更好更开心,让我来给大伙介绍一番:
巴马长寿生态
1、想要来巴熄鞋孜鼻马玩先了解当地的生态很重要。巴马最高处海拔1216米,最低处221米,大多在600至800米之间,境内盘阳河自北向南悠然而下,将石山带和土山带一分为二,恰似银河系牛郎,两岸相望,很为奇特。巴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蕴藏着丰富的溶岩溶洞,年平均气温20.4度,极端最低温-2.4度,极端最高气温38.4度,大于等于10度的年平均活动积温6000;1月最冷,月均温11.4度;7月最热,月均温26.4度。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集中在5月到10月份,年均蒸发量1406.9毫米,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78%。夏热多雨,间有涝灾,冬温凉而干燥,偶有低温霜冻,高山地区常有冷冻积雪,秋高气爽,常有春旱、冬旱发生,四季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均小有温差,人居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宜人。巴马瑶族自治县境7个土类为水稻土、红壤土、黄壤土、石灰(岩)土、红色石灰土、黄色土和冲积土。

3、百鸟岩又名百鸟洞。盘阳河自吉屯白熊洞潜入山下,形成1000多米的伏流暗河后,在此洞流出。洞口宽50米,一石壁把洞口分成两个略呈三角形的左右洞口。左侧洞口宽40米,高16米,两洞口内侧相通。洞深500米,蜿蜒曲折,直通与白熊洞一山之隔的拉类坳下的一个侧洞口。洞中水平如镜,深不可测,宽处约40米,窄处10米,从洞口行舟至300米转折处,距水面30米处有一圆形天窗,山坳之光照到水面,犹如舞台上的光束,色彩纷呈。

巴马长寿村特产
1、走一遭,总要带走些东西,不枉到此一游,巴马特产会让你遇见更多惊喜!
2、巴马火麻油如果你见到名副其实的火麻油的话,非常奇特的味道,刚开始可能觉得不习惯,吃着吃着觉得很清香,尤其是凉拌菜品吃起来很清爽不油腻,火麻油不饱和脂肪酸非常高,通便润肠胃,含有多种抗衰老抗辐射的元素,常吃的人肤色都很好,巴马本地人炒菜用的油不是猪油或大豆油,而是常年食用火麻油,这是他们特有的风俗,很少去市场买其他植物油,老人们都吃了几十年了,身体很健康。巴马火麻油之前生产很少,近几年才渐渐多起来并开始对外销售,在各大电商网站像京东商城等都可以选购到当地卖出的正宗火麻油,很方面外地朋友的购买。

4、巴马油鱼巴马油鱼自古就有,是一种珍稀品种。入锅不放油,文火煎到一定时候,自行出油,也不粘锅,有“一家煎油鱼,十家闻鱼香”的说法。吃起来,油溢于唇而不腻,鲜嫩甘美,鳞皮醇和,味道醇香,鱼骨细如丝,不需吐骨。巴马油鱼不仅味美,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其突出的营养价值被现今称为“水下人参”。巴马油鱼同巴马火麻一样,属于纯天然食物,产量很低,目前广西区政府已把油鱼作为珍稀动物加以保护。

巴马长寿村环境
1、用心的去感受巴马的阳光、地磁、空气,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放松,敞开心的去触摸。
2、空气巴马的瀑布并不多,但森林覆盖率却高达57%,再加上巴马地区的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电离而释放出的电子,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形成负氧离子。又由于巴马地区磁场高,是雷击的重击区,最易产生负氧离子。在巴马,空气的负氧离子很高,著名的水晶宫、百魔洞和百鸟岩等旅游景点,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竟高达2000~5000个。盘阳河两岸达3000个以上,县城城区的负氧离子也高达2000个以上。

4、阳光在五行中,金与火相克,在高磁场(金)的反作用下,把有害的紫外线(火)反射回去,保留了远红外线。巴马长寿村在高磁场的作用下,不仅日照时间平均5小时,而且80%以上是被誉为“生命之光”的4至14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在烈日下,也不会感觉毒辣。远红外线不仅能激活水,更能不断地激活人体组织细胞,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

2、在巴马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火麻油将菜炒,素食为主锌锰高;地下河水元素多,空气清新人不荣亻趾渡老;晚婚晚育勤劳动,常享桃李野葡萄;知足常乐心清净……在巴马为何有这么多的长寿老人,巴马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广西巴马长寿与地理、气候、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长寿老人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关。特别是他们在饮食中常年食用火麻油,火麻油不饱和脂肪酸髙达93%,为最高者之一。而且亚油酸和亚麻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共达76.4%且比例为2.4:1,符合国际卫生组织推荐≤4:1的特点,补充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很好的为人体提供营养,同时还能润肠通便排毒,特别是能预防三高症状,根据调查巴马的长寿老人还没有一例是死于三高的,他们的血脂血压长年来都呈现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