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以物喻人”现象

2025-05-25 21:30:34

1、“中山狼”出自《中山狼传》明朝马中锡的寓言小说《中山狼传》讲了这样一个经典故事:有一匹狼被打猎队伍追赶,在危急时刻遇见了读书人东郭先生。狼苦求东郭先生救救它。东郭先生就把狼藏在装书的口袋里,并骗过了追狼的人。当危险过后,狼立刻露出了吃人本性,要把东郭先生当作一顿美餐吃掉。幸亏后来遇见了杖藜老人,老人用智慧制服并杀死了恶狼,根除了祸害,也教育了迂腐的东郭先生。后人就以“中山狼”来代指那些忘恩负义的人。

如何理解“以物喻人”现象

2、《红楼梦》中的中山狼式人物《红楼梦》的诗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就是讽刺中山狼式人物孙绍祖。”子系“就是暗指孙绍祖。这是贾赦为迎春选定的丈夫,原是贾府的门生。孙家祖上系军官出身,当年看重贾府之势,结成世交。贾母、贾政虽然反对婚事,奈何贾赦不听。孙绍祖在京袭了职,便猖狂得意,胡作非为,百般虐待贾迎春,并在贾府失势后构陷贾家,是一个典型的忘恩负义的“中山狼”式人物。

如何理解“以物喻人”现象

3、“白眼狼”指代忘恩负义的人在狼群中以长着“吊白眼”的狼最为凶狠。“吊白眼”指外眼角上吊,眼球黑少白多,目露凶光。“白眼”还可以指没眼珠,也就是指看不到眼前的东西,或者叫做“睁眼瞎”。将“白眼”与“狼”两个词连在一起就表示瞎了眼睛、毫无人性的意思。 后来,人们就用“白眼狼”来比喻那些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的人。

如何理解“以物喻人”现象

4、“以动物喻人”现象例举类似以“中山狼”“白眼狼”比喻忘恩负义者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鲜活性、生动性。其中既有褒义的,如瞑疴瞌片孺子牛、老黄牛、千里马等,也有贬义的,如拦路虎、落水狗等。现举例如下:胆小鼠——比喻胆子很小的人。孺子牛——比喻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老黄牛——比喻老实勤恳、任劳任怨、一心为公众服务的人。母老虎——比喻凶悍泼辣、蛮横无理的妇女。拦路虎——比喻阻碍事物向前发展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害群马——比喻危害集体、破坏团结的人。落水狗——比喻失势的坏人。哈巴狗——比喻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人。出头鸟——比喻因在某个地方表现突出而受到嫉妒、指责或打击的人。百灵鸟——比喻歌喉甜润、声音清脆的人。

如何理解“以物喻人”现象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