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听劝告,屡犯错误怎么处罚

2025-05-09 17:18:17

学生不听劝告,屡犯错虱忪招莫误,要不要处罚,如何处罚?历来是班主任和众多学生家长非常关心又颇感困惑的问题,更是班主任工作中最敏感的维咩缡朊问题之一。

笔者认为,处罚作为教育的补充手段是必要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这几个原则:

一、对事的原则;

二、及时的原则;

三、关心的原则;

四、差异的原则;

五、适度的原则。

学生不听劝告,屡犯错误怎么处罚

学生不听劝告,屡犯错误,要不要处罚,如何处罚?历来是班主任和众多学生家长非常关心又颇感困惑的问题,更是班主任工作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许多事实表明,在一般意义上禁止对学生的处罚不但无益,而且对学生的成长也有害。然而,如果使用不合理或过度地滥用,依赖简单粗暴的处罚手段来达到教育目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会触犯《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禁区。如有些教师对处罚持惩戒观点,过分强调处罚的畏惧性和恐怖性,其实害怕是教育的”天敌”,害怕所能建立的约束力十分有限,害怕虽能使学生服从,但同时也会令他们产生”学校恐惧症”、丧失信心、厌学等问题,并可能诱发学生的敌意和反抗。应该把处罚作为教育的补充手段,通过处罚激发学生对错误行为的羞耻感和负疚感,把处罚看作前进的鞭笞力和进步的新起点。因此,对学生的处罚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对事原则

处罚学生要对事不对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行为和表现上,对学生的人格不要加以褒贬。对成绩糟糕的”差生”不抱成见。”差的没有自尊心”、”自尊心也不要”之类话是很伤人的,一句教师以为不重要的话有时也会伤害一个学生。对学习上的骄子也不能降低对他的德育要求,以保证其全面发展。对事不对人还要求不因为学生犯错误后的外在表现影响教师自身对错误性质的判断及对处罚手段的选择,有的学生一旦闯祸或学习成绩下降,为逃避可能遭到的处罚,便会采取装病呻吟、假装哭泣等种种办法,甚至拉上怜悯心理较强的家长助阵,如果一旦得逞,以后就易故伎重演,使邀宠行为成为对付班主任的利器,令班主任煞费苦心的教育崩溃于无形之中。

学生不听劝告,屡犯错误怎么处罚

二、及时原则

学生犯了错误,及时的处罚常常是学生认识转变、奋发进取的”清醒剂”。有些班主任在学生犯一次错误后,并不立即处理,而是等待这位学生多次错误后再进行”秋后算总帐”,这样,不同时间发生、性质个异的错误就被混淆在一起,学生在接受处罚时,很难对自己的错误产生较为深刻、清晰的认识,甚至对自己具体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都很不清楚,教育效果被大大打了折扣。另外,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法及时解决时,既不能视而不见,无所表示,也不能草率了断,应该对学生的错误做简单的评价,待时间充裕后再进行妥善全面的处理。大量事实表明,学生错误得不到及时解决,时过境迁,容易使学生错误的思想行为因为得不到及时矫正而习以为常。

三、关心原则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因素。一个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后,他就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受到信赖,感到欣慰,并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为了制止学生的某一错误行为,而用处罚来摧毁他的活力,代价未免太高。处罚必须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疼爱,特别在大庭广众中受罚,如果不体现关心爱护,极易扭曲学生的性格。因而在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尽可能放到课后去解决;在集体场合发生的问题,设法和学生个别谈话;学生的情绪比较冲动,一时转不过弯来的时候,不要急于让他承认错误,待他冷静下来以后再做彻底处理。

学生不听劝告,屡犯错误怎么处罚

四、差异原则

不同的年龄阶段、个性特点,对处罚的态度是不同的,不同的成长轨迹,对处罚也有不同的认识。在对学生进行处罚教育时,不仅要考虑到他们与成人在各方面的差异,也要考虑到当代学生的时代特性。当代的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及强烈而微妙的”成人”意识,不容随便的指责、空洞的说教和简单的奖惩,一些实用易行的传统奖惩手段在他们身上失去效用。要让处罚手段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努力去理解当代学生的思维行为特点,破译他们内心深处的心理密码,并把握他们各不相同的个性,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处罚方式。

学生不听劝告,屡犯错误怎么处罚

五、适度原则

“教不严,师之惰”,学生有缺点错误,应予批评教育和处罚,不能听之任之,但处罚毕竟是外在控制行为的方法,如果为了表现严师风度,过度滥用或使用不当,不仅效果降低,而且学生自身判断力也会受压抑,因此,严师必须掌握”严”的分寸,处罚应针对错误性质,实事求是处理,帮助督促学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改正缺点错误。忘了一次卫生值日,罚扫教室一周;迟到几分钟,责令停课半天写检讨书等等,此类着眼于对学生错误实施报复的”以牙还牙”式处罚,看起来很严,其实有失分寸,变成苛刻,处罚成了目的,报复完了,事件也就结束,并极有可能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而学生并不信服,当面慑于师威,忍气吞声,背后颇多怨言,牢骚满腹,因而难以达到处罚的目的。

以上是本人在这几年班主任工作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诚然,以上原则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予以改善和健全。希望各位班主任能给予指点。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