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亦称贝赫切特病(Behcet's disease,BD),白塞(Behcet)病是一种不明原因,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累及多个系统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过程。部分患者遗有视力障碍,少数因内脏受损死亡外,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良好。白塞病最早由Bluthe(1908)提出,以后由Behcét(1937)详细描述了本病的特征,并称之为“口、眼、生殖器三联征”,即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眼色素膜炎及生殖器溃疡。提出本病是一个独立疾病,Knapp(1941)用Behcét的名字命名本病,称白塞病。在我国,女性患者略多见,而有内脏器官及眼受累,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为5~66岁,平均年龄为25岁,从发病到临床主要症状全部出现最长需5年。

病理机制
1、1.矢隈饯刚遗传因素:部分白塞氏发作是由遗传决定的。2.微量元素:少数报告发现患者病变组织如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腓肠神经以及房水、血清和中性粒细胞内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增高,研究较多的是有机氯,有机磷和铜离子,其中以后者含量最高,这可能是由职业或环境因素所致。3.免疫异常: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口腔粘膜抗体,抗动脉壁抗体;另外,血清中尚存在复合物,其阳性可达60%,并与病情活动有关;除IgG、IgT和IgM轻度升高外,有时IgE升高;DIF检查发现血管壁特别是细静脉壁内存在IgG、IgA、CIC和C3。在体外试验中这些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值一般偏低,DNCB皮肤试验多为阴性,T-细胞和TH细胞值均降低;结节性红斑样损害中浸润的细胞主要是T细胞,而特别是TH和NK细胞,而眼球组织内浸润细胞主要是CD4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很少B细胞和NK细胞,这些CD4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是HLA-DR(+)的。以上事实说明本病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常表现,但一般倾向认为细胞免疫异常与本病发生关系更为密切。4.其他:本病病因虽未明确,但发病与免疫异常是有关的,在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成分发生改变及所产生的多种活性物质,如纤溶酶抑制物可使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降低,而致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以及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增强;肿瘤坏死因子(TNF-beta)、IL-2和IL-6等产生,这些在病变的发展中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2、口腔溃疡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复发性、疼痛性口腔溃疡,多数患者以此症为首发症状。溃疡可以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复发性口腔溃疡是诊断本病的最断芡闽彝基本必备症状。2、生殖器溃疡约75%患者出现生殖器溃疡,病变与口腔溃疡基本相似。但出现次数少。溃疡深大,疼痛剧、愈合慢。3、眼炎约50%左右的患者受累,双眼均可累及。眼部病变可以在起病后数月甚至几年后出现,其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充血、眼球痛、畏光流泪、异物感、飞蚊症和头痛等。通常表现为慢性、复发性、进行性病程。4、皮肤病变皮损发生率高,可达80%~98%,表现多种多样,有结节性红斑、疱疹、丘疹、痤疮样皮疹,多形红斑、环形红斑、坏死性结核疹样损害、大疱性坏死性血管炎、Sweet病样皮损、脓皮病等。5、关节损害25%~60%的患者有关节疼痛或肿胀症状。6、神经系统损害又称神经白塞病,发病率约为5%~50%。常于病后数月至数年出现,少数(5%)可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依受累部位不同而各异。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较多见。周围神经受累较少见,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周围型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损害亦有发作与缓解交替的倾向,可同时有多部位受累,多数患者预后不佳,尤其脑干和脊髓病损是本病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7、消化道损害又称肠白塞病。发病率为10%~50%。从口腔到肛门的全消化道均可受累,溃疡可为单发或多发,深浅不一。8、血管损害本病的基本病变为血管炎,全身大小血管均可累及,约10%~20%患者合并大中血管炎,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9、肺部损害肺部损害发生率较低,约5%~10%,但大多病情严重。肺受累时患者有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大量咯血可致死亡。10、其他肾脏损害较少见。心脏受累较少,可有心肌梗塞、瓣膜病变、传导系统受累、心包炎等。附睾炎发生率约为4%~10%,较具特异性。急性起病,表现为单或双侧附睾肿大疼痛和压痛,1~2周可缓解,易复发。妊娠期可使多数患者病情加重,也有眼色素膜炎缓解的报道。可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后病情大多加重。近10%的患者出现纤维肌痛综合征样表现,女性多见。

2、中药治疗利用中药活性成分调节体内分泌,增强新陈代谢,提高人体整体免疫力,防止细胞病变。杜绝疾病的反复发作与恶变,实现 “立竿见影”的效果,避免了一些传统治疗方法对组织的损伤。如果 白塞氏病若伴有关节、肾脏、皮肤、肠道、神经系统等损伤症状,或在白塞氏病后期会出现器官功能严重受累者,则当依据情况详细辩证,以制定相应的制剂。散邪正气汤疗法在治疗白塞氏病中最具代表性。它兼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可以在诊断的同事进行药物治疗。 王教授指出,相比传统白塞氏病治疗技术,它具有无副作用、辨证治疗、纯中药治疗等优点。以中医哲学整体观,辩证观和相似观为中心,将口-眼-生殖器三者合一,讲究整体观察,辨证施治,创造了三者不缺其一,治其一而观二三的治疗理论,系统性的解决了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的食疗
1、绿豆粥,是要准备绿豆,粳米,白糖,然后将绿豆、粳米用水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慢慢的熬煮成粥,等到粥熟的时候加入白糖,然后早晚都做正餐服用,具有和脾胃,祛内热的功效。

4、参莲枣饮,是要准备玄参,丹皮、炒枣仁,还有柏子仁、莲子心,再清洗干净,放入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三十分钟,去渣,加水再煎,再滤取汁液,将两次所得到的药汁合并,加白糖,分三次服用,每日一剂,具有养阴降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