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商标怎么处罚
注册商标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而国内有很多小品牌缺乏品牌意识,甚至有人明知没有注册商标,仍然假冒注册商标使用。那么假冒注册商标,主要分为几类?又应作出什么惩罚呢?下面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工具/原料
《商标法》
方法/步骤
大致来说,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包括以下几种行为: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2、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进行销售的;
3、仿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仿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严重的将构成犯罪,要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假冒注册商标在剽窃注册人商品信誉的同时,还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我国《刑法》也对此类行为有详细的注释。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假冒注册商标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行为更具体,也更符合实际了。它不但便于执行,也使得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更加充分、有力。与此同时,刑法将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最高刑期由3年提高到7年,无疑加大了对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分子的威慑力量。
为了破除打击假冒注册商标活动中的地方保护,补充规定还规定对不履行职责,包庇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分子的要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值得指出的是,为了保护注册人的利益,《商标法》第四十条规定,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的,不仅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还可以要求其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鉴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允许被侵权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假冒商标犯罪,因此被侵权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起诉或请求处理商标犯罪行为时,可附带提起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要求犯罪人赔偿其经济损失。
关于维权,当我们面对商标被冒用的恶意伤害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维权呢?
首先,面对因注册商标而引起的纠纷,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协商无果或不愿协商的,那么就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理手段,即向人民法院起诉,并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处理解决。

注意事项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