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史:怎样学习魏晋南北朝美术之绘画艺术?
1、魏晋画家:曹不兴
东吴画家,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被称为“佛画之祖”。
曹不兴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
传说他画屏风时使落墨为蝇。
2、卫协
西晋画家。
3、顾恺之
东晋画家,被誉为“才绝、画绝、痴绝”三绝。
他的艺术成就表现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建树。
艺术创作:他继承发展了卫协静巧密的艺术风格,将中国绘画以线条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春蚕吐丝”,似“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将“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
绘画理论方面强调:“以形写神”“迁小妙得”“四体妍媸本无无关妙处,似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顾恺之真迹已无传,现有流传下来原作的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人智图》。
4、南朝画家:陆探微
南朝刘宋时期的画家。
在中国画史上,他是正式以书法如画的创始人。他以描绘名人肖像为主,兼作佛教画。
他的人物画曾被形容为“秀骨清像”,属清瘦一路,骨骼清奇,瘦削而独特具内在精神,使人产生“凛凛然若对神明”之感;他的笔迹“劲利,如坠刀焉”,其线条“连绵不断”而被称为“一笔画”。
5、张僧繇
南朝萧梁时期的画家。他的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主。把书法艺术创造性地运用于绘画中,形成了“点、曳、斫、拂”四种基本技法。人称张家样。
张僧繇、陆探微与顾恺之在南朝享有如此评价:“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在表现技法上,陆顾的风格是“笔迹周密”的“密体”,而张僧繇则是“笔才一二,象己应焉”的“疏体”。
6、北朝画家:曹仲达
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
他擅画佛像,尤其是外国佛像,能将佛像头、面、手、足、肩、背等人体比例,画得与真人一样,被誉为“曹家样”。
后人概括“曹家样”的特点为“曹衣出水”,与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相辉映。
曹仲达代表作:《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
7、杨子华
杨子华.北齐的宫廷画家,善于描绘贵族生活。
有《北齐校书图》传世。
1、魏晋南北朝的绘画遗迹主要包括墓室壁画、纸画、砖画、模印砖画,北朝的石刻线画与漆画等。
吐鲁番晋墓出土的《地主庄园图》是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多为一-砖一画,如《牧马图》《洗烫家禽图》《进食图》等。
2、江苏南京、丹阳等地的南朝墓出土的主要是模印砖画,最有特色的是《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保存最好的砖画。
1、顾恺之的画论:
顾恺之的画论著作有《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顾恺之明确提出了绘画要“以形写神”。
他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突出了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的必要性。
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
2、谢赫的画论:
谢赫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 、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
绘画的功能是“明劝诚,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山水画论: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这两篇山水画论,是这个时期山水画蓬勃发展的佐证。
宗炳的《画山水序》为画史上第一篇山水画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