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技巧:怎么样让学习变得有吸引力?
1、孩子过早接触电脑、手机上网游戏等,由于缺乏必要的自制力,导致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爱学习。

2、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

4、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5、孩子不会学习。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1、以鼓励为主,让孩子感到学习的进步和快乐。
教学要以鼓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检验和心理科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原则。众所周知,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他们付出努力之后,都希望得到社会或他人的肯定与赞扬,这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孩子的学习也不例外,一个孩子如果在努力学习之后,能够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赞扬,就会使他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和攀登知识高峰的愿望,最终还会形成努力、进步、赞扬、再努力、再进步的良性循环,而这一些都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爱护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进步的火花,不要吝惜表扬和鼓励,赞扬要及时、适度、得法才能够实现。

2、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孩子更加渴望学习。
孩子学习某一科目的积极性,还常常与这一科教师的关系有关,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她所教的科目,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进而厌烦她所教科目的现象,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这就为每一个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使你的学生努力学习你这门课吗?使他们对你教的课程保持积极性和兴趣吗?那你首先要成为学生所爱戴的人,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和所教的学科不可分,教师是学科的人格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而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而良好师生关系的产生是需要在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3、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引导。
对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既要激发,又要引导。激发是指积极性的调动和产生,而引导是指将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指向学习中最重要的方面。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也是很盲目的,想学、爱学和会学,学好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只有既想学爱学,又能把劲使在点子上,会学才能达到学好的目的。这之中,家长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如何引导要根据孩子的问题和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孩子有学习热情,抓不住学习重点;也有的孩子愿意学习,掌握不住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有的孩子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不够稳定。家长要能够针对不同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才能使孩子的积极性得以保持下来,并切实改善学习效果。

4、对孩子确定一个恰当的期望值
一开始根据孩子学习的现有水平,提出略高于学生水平,经过孩子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此目标使孩子既看到了自己与目标的差距,产生弥补这一差距的愿望。同时也看到了目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样便加强了弥补这一差距的动力,没有目标或目标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82
阅读量:130
阅读量:143
阅读量:181
阅读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