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涉水行车应怎么办 关于涉水的注意事项

2025-05-03 21:42:08

车辆涉水行车应该怎么辙清惨遂办?

  开车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果处理得好不仅可以化险为夷,还是享受驾驶的乐趣,但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将自己置于危殉搛凰茅险境地。涉水就是这样。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涉水的注意事项。

  涉水前:不能鲁莽/做好准备工作

  越野不是撒野,在做各种看似凶悍的动作时都是需要足够的经验和驾驶的技巧的,而不是鲁莽行事,那样玩儿的不是越野,玩儿的是命!

  而 涉水在越野项目中也算是比较高难度的,首先我要奉劝平时对于涉水接触比较少的朋友不要轻易尝试和挑战涉水,在平静的水面下有太多的未知和危险,需要在必要时需要涉水,那么在车轮入水之前我们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和应急措施,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一些实用经验。

1、摸清水下情况

  这 是最重要的一点!涉水与城市中下暴雨的那种涉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在城市中遇到水下有特殊情况的几率很小,其中一种情况是水下路面的井盖被冲走了;而 在非城市道路的路段涉水,水下的情况就会有更多的情况,所以最传统也是最踏实的办法就是:用一根长棍探清楚水的深度,一般来说捡起一根长树枝就可以实现。

 2、预估对于车辆的影响

  除了对于水下情况要了解清楚,还要结合驾驶车辆对于困难做一个大致的预估,一是观察积水是否会否浸到车厢内的地板或排气管,二是观察积水是否超过轮胎中线,如果超过以上两个标准,就容易对车辆发动机和电脑等部件造成严重的影响。

3、涉水险赔付是有条件的

  另外还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您的爱车购买了全险或者涉水险,在车辆涉水后就一定能得到赔付,如果是车辆因操作不当导致进水而引发损坏的,保险公司是不予理赔的。

涉水过程中:车要慢/路要探

  对于任何路面的涉水来说,都要牢记一个要点就是慢。涉水中溅起水花看起来很帅,但这对于车辆和安全来说都没有好处。

  另外在对于看起来比较危险的水面,还是建议做好探路工作,探水深的过程要尽可能仔细,不能以偏概全,如果要做到万无一失:“走一段,探一段,再走一段”,最完美的是两个人配合进行涉水,一个人在前面探水深一个人驾车慢速跟随通过。切忌不知道前方情况盲目下水!

涉水后:轻踩刹车保安全

  涉 水后不能一走了之,在抵达安全的路面后要对车辆进行一个简单的检查。因为刹车系统在过水之后刹车性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出了积水路面后,车辆仍应低速行驶一段路程,并轻踏几次刹车踏板,让刹车片与刹车盘发生摩擦,将附着上面的水蒸发或甩干,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的制动能力。

  打开发动机盖检查发动机工作情况,查看水箱散热片上有无树叶之类的污物,再顺便检查一下轮胎是否有损坏情况、底盘下面有无塑料袋之类脏物缠绕等。另外建议涉水之后到4s店或维修店再次进行一次检查和清洗。

关于涉水的改装

  对 于在城市中通过道路积水来说,不用特殊改装,主要观察好是否会淹没车轮中线或发动机进气口即可。而对于野外涉水来说,要视实际情况来进行改装,如果预计会通过可能超过发动机进气口的水面,那么改装涉水喉(加高的进气口)则是很有必要的,有备无患,毕竟发动机一旦进了水,就彻底罢工了,除了影响使用之外还要承担高额的发动机维修费。

  而对于更为专业的涉水,还需要对于悬架高度、轮胎尺寸进行改装,增加在水中的操控性,另外还需要对于车载电脑、发电机、继电器、保险丝盒这些关键部件进行防水处理。

自救

  “玩 儿心跳”难免有不测,作为基本的逃生技能也是需要我们了解的,对于涉水来说,一旦失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被困在已经陷入深水的车中,这时候因为水压的原因很有可能无法正常打开车门,而想要破窗而出也是一件比想象中要困难很多的事情,就像在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的“暴雨淹死人”事件,死者就是因为没 有找到可以破窗逃生的方法而不幸离开了人世。对于水下逃生的方法,我们也学会自救。

 总结汽车落水逃生的误区

  误区一

  车辆落水后,会“咚”的一声沉入水中。车内的人甚至没能发出求救的喊声。

  实践:普通人对于车辆沉没时间的认识多是来自好莱坞电影,为塑造惊险气氛多有艺术夸张。

  根据本报的试验,整备质量超过1100kg的corona落入水中后,并不会像石头一样瞬间就沉入池底,而是车头下倾、车尾翘起,漂浮在水上,逐渐下沉。这个结果也符合阿基米德定律。

  车辆落水后,水会慢慢涌入。如果没开门,过程将很缓慢。自车轮触水,至水面淹没车门钢板、我从车内推门逃出浮上水面,耗时1分27秒。车内乘员有足够的时间逃生。

逃生建议:推门就跑

  逃生概率:★★★★★

  误区二

  不要在水刚淹没车子的时候去开车门。车落水后,水是顺着车门之间的缝隙往车里灌的,水下的压力非常大。这时候尝试打开车门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实践:“水下的压力大,车门被负压顶住,很难打开。”——这是各汽车论坛,甚至交管局驾驶员教材中反复提及、暗示的概念,似乎也符合基本物理规律。

  根据本报的实践,车辆刚落水时,车门最容易打开。直至水面超过车门钢板高度五成,压力逐渐增加。但是,随着车门被推开,水会涌入车中,帮助平衡压力。面临生死危险的人,力量和勇气绝对超过常态、常人。

  您总不能期待,车门的开启一如平日,甚至有门童帮助吧。

逃生建议:推门就跑

  逃生概率:★★★★★

  误区三

  可以使用高跟鞋、皮带扣,甚至手表击碎车窗逃生。

  实践:根据本报的实践,在水中,无论是高跟鞋,还是逃生锤,都无法击碎侧窗玻璃。究其原因,车内空间有限,皮带难以挥动;高跟鞋、逃生锤的力臂较短,力量难以放大。水的阻力粘滞了手臂挥动的速度,甚至如气垫一般卸去了敲击的压力。

  倒是便宜的钉锤,一击奏效——如周星驰所言,“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必备良药”啊。

逃生建议:建议将车用灭火器固定在副驾座位下,随手可以抓起就好。

逃生概率:★★★

  误区四

  不要在水压很大的时候去敲碎玻璃。

  玻璃一碎,水就会夹着碎玻璃冲向车内,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

  实践:这又是一个想当然的“逃生建议”。

  根据本报的实践,即使是在车内车外都有水压基本平衡的情况下敲碎车窗,水也会将碎玻璃冲入车内。第二次逃生试验后,驾驶座位、我的裤脚里都是碎玻璃碴。但是,侧窗多是钢化玻璃,破碎后四角圆滑,划伤概率较低。

  即使破碎的玻璃会划伤脸部皮肤,与逃命相比——要脸、要命,您会选哪个?

逃生建议:跑出来,再去韩国美容。

  逃生概率:★

  误区五

  方向盘容易卡住脚,建议驾驶者从副驾座位处逃生。

  实践:根据本报的实践,如果可以推开车门逃生,则无所谓从哪里逃。

  如果方向盘在水中容易卡住脚,那么平日上下车岂不是经常卡住?即使是击碎车窗玻璃,从窗口游出逃生,水的浮力也足以使人轻松飘起。

  相反,执意移动到右侧座位再做计较,不过是徒然浪费宝贵的时间。

 逃生建议:哪里近就从哪里逃。

  逃生概率:★

  误区六

  汽车入水过程中,车头较沉,车尾上翘,应尽量从车后座逃生。

  实践:这是典型的舍近求远、买椟还珠之事。

  虽然车尾翘起,入水时间稍晚。但哪里比得上直接逃出快捷方便?

  多数家用汽车,车内空间狭窄,以成年人计,即使未曾发福,车内穿越也是高难度动作。前排座位椅背间距较近,特别是大众系列车型,调整座椅角度需慢慢手拧转轮。面对慢慢上升的水位,不如集中精力体力,用于更有效的逃生办法。

逃生建议:快就好。

  逃生概率:★

  误区七

  落水前,驾驶员应迅速按下遥控钥匙上行李箱解锁键两下,然后放倒后排座椅,从内打开行李箱仓门逃生。

  实践:这竟然是福克斯车主总结的“逃生技巧”。既然有时间打开行李箱锁,不如直接开门跳车。

  车里的水位渐渐升高的时候,能否镇定地放倒后排座椅?有没有试过从后排座椅处钻入行李箱,再从行李箱开口处钻出?

逃生建议:纸上谈兵,误人性命。

  逃生概率:★

  误区八

  如果有条件,可找大塑料袋套在头上,在脖子处扎紧,塑料袋内的空气可以用作你上浮的氧气。

  实践:如 果您是如此镇定,有时间吹起塑料袋、扎在头上,肯定没随车入水,面临生死的考验。jamesbond可以屏气两三分钟,游出潜艇,再游回来。但您和我都不 是007。人在面临危险,特别是面临生死的时候,紧张会导致用氧量加大、动作变形。边上放一个医用氧气袋,也未必够用。

  如果是驾车冲入京城的河湖,没有这一塑料袋空气,您也能浮出水面;如果是驾车从九江大桥落下,没有摔伤脊椎再谈逃生不迟。

逃生建议:没有

  逃生几率:无

  误区九

  在车内即将进满水的刹那——即车内车外压力相对平衡的刹那,做一个深呼吸,迅速打开车门或摇开车窗逃生。因为车内水满后,里外压力基本相同,车门是可以打开的。

  实践:逃生还是要趁早。

  车门随时都能打开,只是用力稍大些而已。何必要等到车内即将注满水,车内空气无几之时。那时若发现门被挤住,或坠落时撞击使车门无法打开,则再无余地周旋。

  背水一战,韩信胜,项王毙。

逃生建议:逃生要趁早

  逃生概率:无

  误区十

  打开天窗,从天窗逃生。

  实践:如果天窗可以打开,说明全车有电,不如直接打开车门锁,或者落下车窗。开天窗一次逃一人,开车门、降车窗,车内五人都有机会。

逃生建议:有洞有门,我选择走门。

  逃生概率:★

  总结:

  涉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驾驶技能,多学习一些没有坏处,可以在路与不测的时候增加逃生的效率,不过这项技能还是尽量不用,对于还没有掌握专用越野驾驶技能的驾驶员朋友们,更没有必要去尝试和炫耀此技能,因为涉水这个事情的危险性远远要大于娱乐性,不值。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