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在课间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一)把课间还给学生。课间是学生调节紧张学习心理,放松自我的重要时段。充分利用好课间可提高学生的活力,精神可得到缓解,心理得到松弛。课间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更好地上下一节课,学校要从根本上扭转观念,不要和学生抢那一点点时间。因此,我们作出规定,教师一般情况不能剥夺学生玩的时间。

3、(三)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让体育运动也趣味十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我们发现,小学生一般都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针对这一特点,并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开展了“校园吉尼斯”活动,让体育运动也趣味十足,不仅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五)遵循学生心理特征,制止课间不良游戏。小学生由于缺少一定的自制力,和分析判辨力,往往会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做违反学校常规要求的行为。课间,是学生在校约束最少的时候,因此在学生中也最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现象,及时遏止。同时,要注意方法:一味严厉批评,强加制止,不一定能取得好效果,要抓住学生心理进行疏导。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23
阅读量:46
阅读量:87
阅读量:77
阅读量: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