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杀手是谁
1、 1.破坏性的批评 当一个孩子一件事没做好,家长进行破坏性的批评,因为做错一件事,导致对人的否定,讵畿缤耒会使孩子觉得太痛苦了。他会发现负责任等于痛苦。作为一个男人,如果他的潜意识里,负责任等于痛苦,那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好丈夫;作为一个女人,如果她的潜意识中,负责任等于痛苦,那么她怎么能照顾好她的孩子!破坏性的批评导致这些恶果,一切取决于你给孩子的神经连结。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曾对父母的批评是否对孩子成长有所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举出了一些使孩子产生痛苦连结和破坏性的话语: 使用难听的字眼——傻瓜!骗子!不中用的东西!废物! 侮辱——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跟你那死爹一样! 非难——叫你不要做,你还要做,真是不可救药! 压制——不要强词夺理,我不会听你狡辩!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还敢顶嘴! 威胁——你再不学好,妈妈就不爱你了!滚出去! 央求——我求你看一会英语吧,儿子! 贿赂——只要你这次考100分,我就给你1000块零花钱。 挖苦——洗碗,你就打碗,真行,以后还要做大事,做梦去吧! 这些词语是那些热心的家长经常用的话。这样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只会把事情弄僵,更会把孩子的不良行为放大,致于不可救药。

3、3.越俎代庖,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产生依赖感 一旦这种情况产生,家长就要累死了。“每一个生命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的责任!”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法则。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别人负起苦岸堆话责任。家长以为自己可以负起,其实你只能负起外在的责任,孩子内在的责任是没人能替代的。 权威儿科博士詹姆斯告诫家长们说:“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说,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 在美国,孩子尚在幼儿时,父母就放手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活动。小孩长到一岁左右能吃饭时,父母就将其放在一个小椅子上,面前摆一张放着食物的小桌子,让其独立用小叉子乃至用小手去大吃大嚼,如果孩子不愿意吃,父母决不去喂他,也不给零食。饿了的孩子,到下一顿会乖乖地自己吃饭。 在美国幼儿的睡觉也是如此。很小时候,孩子就独自在围着护杆的小床上睡觉,大多数从婴儿时就独居一室。父母只是半夜起来看几次。 在中国,许多父母的沉迷于盲目宠爱,认为孩子小,处处不放心,帮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帮孩子洗脸,什么都不让孩子动手,孰不知这种痴情的爱子方式,会使孩子养成依赖性的心理,甚至滋长四体不勤的祸根。

5、5.家长专横,以自己认为的标准要求孩子、强迫孩子 一旦被强迫就没有责任了。有人论证说奴隶社会生产力和自由社会生产力高,最后的结果是人们一致认为奴隶社会的成本太高了。因为奴隶是属于奴隶主的,奴隶主对所有的事务负责,因为奴隶是他的财产。而奴隶什么也不考虑,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是被动的。

7、7.家长的负面榜样作用 孩子是否负责任,父母影响是最重要的。 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为了教育孩子,父母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不能把错误的、不良的习惯在不知觉中传染给孩子。 如果你欺骗孩子,被他们知道了,他们就不相信父母了。父母失掉了孩子的信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且欺骗孩子,孩子也学会欺骗他人。斯特娜夫人为此还举了一个例子: 有个小孩的父亲曾自豪地说:“我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大政治家。”当问他“为什么”时,他说:“前天,我儿子把他母亲放在碗厨里的菜吃了,然后把剩下的抹到了猫的嘴巴上。” 这样的父亲,是不可救药的,他儿子的欺骗行为肯定都是从他那里学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