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对呼吸道的沉积和粉尘治理

2025-11-23 08:54:34

1、1.截留

主要发生在不规则形的粉尘(如云母片状尘粒)或纤维状粉尘(如石棉、玻璃棉等),它们可沿气流的方向前进,被接触表面截留。

2、2.惯性冲击

当人体吸入粉尘时,尘粒按一定方向在呼吸道内运动,由于鼻咽腔结构和气道分叉等解剖学特点,当含尘气流的方向突然改变时,尘粒可冲击并沉积在呼吸道黏膜上,这种作用与气流的速度、尘粒的空气动力径有关。冲击作用是较大尘粒沉积在鼻腔、咽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的主要原因。在这些部位上沉积下来的粉尘如不及时被机体清除,长期慢性作用就可以引起慢性炎症病变。

3、3.沉降作用

尘粒可受重力作用而沉降,沉降的速度与粉尘的密度和粒径有关。粒径或密度大的粉尘沉降速度快,当吸入粉尘时,首先沉降的是粒径较大的粉尘。

4、4.扩散作用

粉尘粒子可受周围气体分子的碰撞而形成不规则的运动,并引起在肺内的沉积。受到扩散作用的尘粒一般是指0.5μm以下的尘粒,特别是小于0.1μm的尘粒。

1、①上呼吸道区(包括鼻、口、咽和喉部);

②气管、支气管区;

③肺泡区(无纤毛的细支气管及肺泡)。

2、一般认为,空气动力径在10μm以上的尘粒大部分沉积在鼻咽部,10μm以下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而在肺泡内沉积的粉尘大部分是5μm以下的尘粒,特别是2μm以下的尘粒。进入肺泡内粉尘空气动力径的上限是10μm,这部分进入到肺泡内的尘粒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因为只有进入肺泡内的粉尘才有可能引起肺尘埃沉着病。

1、在我国的工业领域,大部分工业企业存在无组织排放现象,其中部分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污染严重。原料覆盖缺失、道路防尘措施不到位、物料露天堆放无防尘措施、上料破碎系统粉尘无组织排放等问题普遍存在。

2、工业无组织排放治理的技术措施主要有:生物纳膜抑尘技术、云雾抑尘技术、湿式收尘技术、墙尘封、路尘封、落尘封等处理方式。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