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导学案
1、流程:⑴提前一周确定编制人,每一组编制一节课的导学案。不能就本论本,要研究课标、吃透教参、深入挖掘教材、上网查找资料,做到成竹在胸。靳疏褰鞲⑵提前一周开始编制,中间研究两次,印发给每位老师演练、修改。包科领导必须参与组织研究,最后定稿签字印刷。⑶学案全部使用电子稿并及时上传至ftp,实现资源共享。
2、具体内容:要有学习目标、使用说明、自学引导、重难点突破、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学后反思等环节,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鲇膣纫犀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学生姓名、组别、评价等级等内容,各部分编写要求如下:⑴使用说明部分:要明确课前预习内容,所用的时间(15分钟)及使用要求。⑵学习目标部分:认真研究,按新课程三维目标准确设定,体现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⑶自学引导部分:将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导学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理解;课本难度较大的地方要分解、细化,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便于学生自学;“自学引导”引导的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路,在自学过程中掌握一种能力。⑷合作探究部分:合作探究题目设置注重能力培养,纯知识性题目不设计,在课本上能直接找出答案的题目少设计,不需要讨论的题目不设计,克服多、杂、碎;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在学生熟知的情景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题目难度过大的题目体现出层次性,可细化或写上提示语,降低难度。⑸导学案分层设计。要分为A、B、C三层,明确各层学生的具体任务和目标。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题目。题目设置要分A 、B 、C三个层次。在保证A、B层学习高效的同时,也满足C层学习需求。确保不同层次同学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程度提高。
3、严抓落实:⑴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⑵老师在本节课结束后要再收齐导学案进行第二次批阅,检查学生整理、落实、用双色笔修改情况,防止学生不整理,不落实。⑶老师要起到督促、检查的作用,并对小组成员进行打分量化。
4、评价⒈编制人评价:集备时有包科领导组织老师给导学案划分A、B、C、D四个等级,记入老师量化。⒉组长评价:包科领导对编制人所在组进行打分评价。⒊每月对各科导学案进行问卷调查,对导学案的分层、容量、质量、老师批阅等打分排队,成绩记入对包科领导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