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谓拂须 翻译 急!
一、译文
当初,丁谓是从寇准门下走上参知政事这个位置的,对待寇准非常恭谨。曾经(有一次)在中书省聚餐,羹汤弄鳢匆押琴脏了寇准的胡须,丁谓起身,慢慢地为寇准擦试掉了汤水。寇准笑着说:“参知政事,是国家的重臣,是为官长捋胡子的吗?”丁谓很是羞愧,从此对寇准的排斥之意日益加深。
二、原文
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
三、出处
《宋史·寇准传》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丁谓考取进士时,寇准是主考官。按照宋朝的规矩,进士及第的士子们要到主考官的府上去“拜码头”,并称主考官为师。所以,丁谓就得尊寇准为师,成了寇准名誉上的学生。这也就是“出准门”的来历。
丁谓这个人虽说有点才智,但心术不正,宋真宗喜欢谈论神仙之事,他就积极迎合,因此“天下目为奸邪”,也就是说当时的人都把他视为奸佞之臣。而寇准以刚直足智著名,对丁谓的种种作为当然看不惯了。
虽然丁谓是在巴结讨好寇准,为寇准捋去了胡子上的汤汁,但寇准并不领情,而是义正辞严地告诉他:你是参加政事,是国家依靠的重臣,你的职责是应该想些国家大事,不是让你在这个位置上给上司捋胡子的。
可以想见,丁谓的热脸贴了这样的冷屁股,该是多么尴尬和窘迫。但是由于他是天生的小人,所以他听了寇准的话,不仅没有反思改过,反而对寇准怀恨在心了,极力罗织罪名排挤寇准,导致寇准被罢相贬官。这是后话了。
后来“拂须”就成了谄事长官的典故。
二、作品赏析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独特的效果。
三、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丁谓拂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