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专家赵之心 晨练中潜伏的危险
清晨的公园,会看见很多晨练的人们,大家都认为晨练有益身体健康,那么晨练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是否潜伏着我们不馆嗳髀姐知道的危险,今天我们请到了养生专家赵之心,让他来给我们讲一讲吧。
赵之心简单介绍:
赵之心,197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田径专业,原北京体育大学教师,2000年经国家体育总局审批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担任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北京市政府143号折子工程专家组成员、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越野行走运动首席讲师、中国田径协会业训I处健康走跑推广中心技术总监、中国保健协会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病研究会理事。
近年来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作专题科学健身类节目。 从1997年开始,在科普巡回讲演中,以《参加运动,创造生命精彩》、《中老年人体质与健康》、《女性正确的健康观与科学健身》、《骨关节病与运动保健》、《健康走、跑运动》、《大学生体质与健康》、《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全民健身》、《体质与健康》等报告题材在北京及外地作了近2000场报告,并在报刊及杂志上发表了近600篇文章。
他先后录制了《全民健身、抗击非典》、《强身健骨操》光盘;撰写了《想对健身者说》、《强身健骨操》、《健走》、《动者无“僵”》、《女性体质与健康》等健身保健类图书。 他多年来潜心研究,努力创新,1985年曾连续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和体育科学进步一等奖,在医疗保健与体育健身相结合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晨练真的好吗?
许多人认为,经过一夜的休息,身体的疲劳能消除了,体力也恢复了,早上人的精力和体力都会达到一个顶峰,晨练说能承受的运动量也会更大。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看似简单的晨练中可能潜伏着许多危险。
下午是强化体力的时候,肌肉的承受能力比平时高一半左右,尤其是黄昏时分,人体的运动能力达到高峰,视觉、听觉、触觉都非常的敏感,心跳加快,血压也会上升。
晚上运动则可以帮助我们的睡眠,而且人体脂肪大多是在夜间形成的,晚上运动可消耗掉体内的“剩余物资”,不使它们在你的梦中化为脂肪。但是要在睡前3~4个小时进行。
黎明前或天蒙蒙亮时空气并不新鲜,绝大多数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浓度还比较高;在园林中、广场上也处于空气污染的高峰期,最好是等日出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氧气逐渐施放,空气新鲜度方能逐渐增高,所以晨练最好是在日出后。
晨练时不应一起床就立即进行剧烈的运动,而是应该逐渐地加大运动量,使各系统的技能逐渐进入工作状态。
晨练应该遵循机体适应性原则,负荷强度按一大一小的规律循序渐进,锻炼前做好准备活动,锻炼过程中要控制好强度。
3. 下午和晚上锻炼效果更好
此时,突发心脏病与中风的危险比平常增加2~3倍,也是癌症、支气管炎、肺气肿、气喘等疾病的死亡高峰期,这是由于人的血压、体温与心跳等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导致的。
所以在这非常的时期,要有非常的策略:醒后赖床5分钟再缓慢起床,喝一杯温开水,吃好早餐,患有心脏病者及时服药,以化险为夷。
晨练的项目:
不同年龄的人选择的项目不同吧,年轻人可以以慢跑,球类,跳绳等强度大的为主,年纪大点的就以太极拳,走路这些低强度的运动为主了。
结语:看完养生专家赵之心给我们的介绍,我们应该知道了,晨练不是越早越好,是要选择一定的时间段,才会对健康有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朋友们,一定要记住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