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是怎样发病的 慢性肾炎治疗原则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但是病理及发病机制不甚相似的疾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机制及非免疫机制两大类。大量肾活检的病理检查和实验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表明大多数慢性肾小球肾炎由免疫因素引起,主要机制为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

2、外源性抗原:1.感染的产物: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等。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等。霉菌如白色念珠菌等和寄生虫如疟原虫、Manson吸血虫,丝虫等。2.药物如青霉胺,金和汞制剂等。3.异种血清、内毒素等。

4、非免疫机制对肾脏的损害在肾病发展过程中亦十分重要,如:1.健存肾单位代偿性血液灌注增高,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跨膜压力增高及滤过压增高,从而引起该肾小球硬化;疾病过程中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性损伤。

2、一般治疗 凡有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或者血尿、蛋白尿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任轻工作,但应避免受寒与感冒,不使吹涡皋陕用对肾有毒性的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尿变化与肾功能,防止进一步加重。水肿与高血压时,限制盐摄入(1-3g/d),限量优质蛋白饮食(0.5-0.8g/kg.d),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可改善营养缺乏又不加重肾小球滤过负担,减缓肾小球硬化。

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 仅适用于慢性肾炎早期的某些病理类型,包括轻、中度系膜增殖性肾炎、早期膜性肾病等,或肾体积无缩小,肾功能正常而尿蛋白较多的患者。慢性肾炎晚期病理变化不可逆转,且已有肾功能不全,故不再应用此类药物。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27
阅读量:37
阅读量:86
阅读量:51
阅读量: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