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宝宝学会走路正确方法

2025-10-19 06:55:59

1、个体差异

在发育过程中每个宝宝都不同,有宝宝的9个月就走得不错了,有的15个月才刚会走,只要不超过18个月,都算正常现象。此外,孩子走路早晚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小时候走路晚,孩子也大多走路比较晚。

2、缺乏锻炼

如果宝宝小时候,被抱得太多或常被放在学步车内,其爬、站、跳等大运动锻炼不足,就会影响下肢肌力和平衡力,从而影响了孩子学走路的时间。

3、兴趣不足

宝宝学走路时,若家中没有可供扶着走的合适家具,会让宝宝缺乏学步的兴趣;如果宝宝在学步中摔倒受伤或受到惊吓,也会让他惧怕和排斥学步。此外,冬天学步的宝宝,穿得比较厚,运动不便,也会影响他学步的兴趣。

4、病理因素

肌肉关节类疾病,如婴儿肌肉松弛综合征、先天性髋关节一侧脱位、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等都会导致宝宝走路不稳或学步延迟。

1、增加锻炼强度

父母应按照宝宝在每个发育阶段的特征,加强对宝宝的锻炼。5个月时,搀扶宝宝腋下,让他尝试短时间站立;6个月时,开始训练他做些跳跃动作;7个月时,训练宝宝进行站—蹲—站的连贯动作,增进腿部肌力;8—9个月,让宝宝练习扶持家具站立;10个月以后,宝宝基本站稳,就能迈开他的第一步了。

引导宝宝学会走路正确方法

2、改善学步环境

在家中摆放一些低矮的桌、橱等,方便宝宝扶着学步;对家里进行“扫雷”,清除一切危险物品,给孩子创造安全的学步环境。此外,父母要多鼓励宝宝,提高他的学步兴趣和信心。

3、排除病理原因

说到病理原因,很多父母首先想到的是由于缺钙引发的佝偻病,而实际上佝偻病引起学步晚的情况并不多见。除学步晚以外,如果孩子在语言、精细动作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也落后于同龄孩子,则应从肌肉关节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来考虑。但只要是孩子出现始终走不稳或超过18个月仍没学会走路的情况,就要及时带他去就医确诊了。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