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形而上学”的意思
形而上学就是预设实体。如果缺乏哲学史的知识背景,很难理解何谓形而上学。古典哲学就是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起源于惊讶,到底是什么东西令希腊人惊讶而产生哲学思考呢?在古希腊人看来,世界的万物都存在着联系,万物间相互转化,聚集在一起,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于是他们觉得这个世界肯定存在着某个东西,通过它万物聚集在一起,形而上学研究的就是这个使万物聚集在一起的东西。这个东西被称为实体,关于实体的理论本成为本体论。这个实体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是精神还是物质的,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对这些分歧的讨论产生了不同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实体是理念,是精神性的,而现实不过对理念的模仿,是不真实的。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都存在,物质实体是第一实体。中世纪的的实名之争,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讨论的都是这些问题。
康德
康德哲学之所以具有开创性,表现在他将实体问题转化为主体问题,他认为人的认识具有先天认识结构,人的认识结构决定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实体是物自体,超出了人的认识结构,是无法认识的,只能依赖于信仰。通过限制理性的认识能力,为人的实践能力保留了空间,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所以说康德哲学是实践哲学、主体哲学。其实像政治课本里讲的形而上学是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是正确,现在看来,黑格尔以前的形而上学体现的是形式逻辑,研究的是作为其他存在者基始的最高的存在者,即实体。预设这个实体静止不动,属性不变,然后研究它有哪些属性。后来黑格尔提出了辩证逻辑的思维,于是对实体的研究不再是孤立看待,考虑到实体是一种生成性的存在,并研究人的认识能力,人的生存方式,预设实体对于我们认识活动的重要性。
举个栗子,印度人认为世界是由大象支撑,大象之下是乌龟,如果你问乌龟下面是什么,印度人会告诉你是另一只乌龟,他们不会考虑这个基始问题。而古希腊人就非要研究乌龟下面到底是什么,哪怕是永无休息的一只乌龟驮着另一只乌龟,希腊人也想搞明白最初驮着的乌龟是什么样子的。研究这个问题的学问就是形而上学。
从对万物基始的角度来看待,就很容易发现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西方侧重于有,一定要有一个东西存在,才能使万物存在,不能无中生有。而东方的智慧则会告诉你有是从无中而来。西方人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表现出一种二元对立的逻辑结构,一个有的存在必须基于另一个有,而有与有、有与无之间相互对立。形而上学的思维促使了西方人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的盛行,但也导致了过于强调同一性而忽视差异性的问题。其实在生活世界中,差异性才是最具体的存在,过于强调同一性最后就会就会忽视现实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