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亲近的人总是容易相互伤害怎么办
为什么最亲近的人总是容易相互伤害?身边很多这样的例子,儿女大了,父母流着泪哭诉儿女不听话,反复说再也不管他们了,却还是想包办儿女的事情,最后弄得父母和子女关系紧张、心里添堵;多年的夫妻,不在一起时相互牵挂,在一起时总是为小事争吵不休,最后一方摔门而去,一方痛哭流涕......碰到这些事情,该怎么办?
为什么最亲近的人总是容易相互伤害?
1、过分担心最亲近的人,让我们失去爱的方寸:最亲近的人是我们最爱的人,也是我们最担心的人,但如果担心让我们乱了菱诎逭幂方寸,把握不好爱的尺度,我们的爱就会变成对对方的一种负担和压力,如果对方不领情会让我们束手无策、同样压力大。比如,每次吃饭父母都要问儿女吃饱没有,问得多了就会让儿女烦躁,儿女如果反驳的话,会弄得大家都不高兴。这些小事看似小,却体现了我们在表达爱的时候没注意到方寸。
2、不给爱的人留下空间,让双方都感觉累:爱一个人,要给对方留有思想的空间、行为的空间。比如,儿女小的时候,父母会包办儿女的日常生活,但当儿女大了,父母如果还要包办儿女的工作、生活,往往会得不到子女的认可,因为子女成人后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愿望,这样就会产生矛盾。又比如,老公和朋友吃饭,妻子时不时地打电话,一会说别喝多了一会说早点回来,过一会儿又说这么晚还不回来,弄得老公不高兴干脆不回家了,最后夫妻以吵架收场。
3、沟通不及时,弄得双方心里郁结:有的父母和子女、或者夫妻不善于及时沟通。比如,丈夫有事不回家吃饭,但事先没给妻子说,妻子做的饭就只好剩下了,如果有多次,妻子就会埋怨丈夫然后双方大动肝火。其实,只要妻子告诉丈夫,不回家吃饭要提前告知就可以了,就会避免小摩擦变成大矛盾。
4、沉迷自己的兴趣,忽略爱人的感受:比如,喜欢跳广场舞的妻子,每晚必去,忘记了抽出时间陪伴丈夫,刚开始丈夫能理解,但时间久了丈夫就会埋怨妻子不陪伴他不爱他。
最亲近的人怎么避免相互伤害?
1、读懂所爱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每个人的学识、阅历不同。读懂所爱的人,就要读懂这些。读懂了这些,才能为我们规避矛盾避免伤害打下基础。
2、理解对方的需要:理解万岁,这话说起来容易。很多时候,父母以为理解子女了,子女以为理解父母了,丈夫以为理解妻子了,其实不一定。最亲近的人之所以争吵,争吵过后之所以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双方还是心存芥蒂甚至受伤更深。原因就在于,我们理解的那部分并不是所爱的人需要的那部分。比如,子女在上班,父母担心子女受累,就把家务事做了,但父母做的饭菜不合子女的胃口、把干洗的衣服水洗了,子女有些不高兴但又觉得父母帮了自己又不好说;子女的愿望是父母多休息少操劳,多次劝说未果,最后弄得大家都不高兴。所以,理解所爱的人,要理解他们的需要。
3、懂得察言观色:察言观色,是一门艺术,是懂得适可而止的交往艺术。最亲近的人由于天天在一起,更需要这样,不能随心所欲,不要觉得双方都很了解就可以什么话都说什么行为都无所顾忌,这样容易滋生矛盾纠纷。比如,丈夫加班回来,身心疲惫,妻子却非要丈夫陪她买今天刚刚看上的衣服,最后难免弄得大家都不愉快。
4、不要戳人的短处:很多家庭之所以争吵不休,很多人就是说话或者争吵的时候总爱去戳人的短处,这样是最伤人的,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揭人之短就是挖苦、讽刺,这是软刀子,让人非常难受。所以,对最亲近的人,也是相互最了解双方缺点的人,一定不要揭人之短,否则会使得双方变得疏远甚至产生敌意。
5、学会反省自己:每次争吵过后,双方要学会反省自己,家庭有了矛盾,不管是父子母女之间还是夫妻之间,都要反省自己,人无完人,一个巴掌拍不响,每个人都要首先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问题,不要试图把矛盾产生的问题总是归咎于对方,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6、商讨解决方法:产生矛盾之后,待双方冷静下来,除非不在一起过了,除非老死不相往来。那么,一家人就应该在冷静的时候一起商讨解决方法,特别是心胸开阔的一方要主动做这些事。具体什么方法可行,相应只要双方愿意坐在一起诚心解决问题,是一定可以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