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地区自由行

2025-05-09 15:36:36

9月大熊与朋友沿滇藏线在大香格里拉地区一游,历时六天。个人非常佩服徒步或骑行入藏的驴友。那种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和煎熬,一般人还真受不了。 路上虽有颠簸,但我们这些越野入藏的简直就像在萼甜啭逖天堂一般。

9月的滇藏线天气状况很好,路上没有遇到泥石流和塌方,还算好走。2004年大熊曾经去过拉萨、羊八井和纳木措等地,对于高原反应也已经有了心理上的充分准备。而这一条茶马古道线由于氧气含量还比较充足,因此高原反应也不严重。总之,我们这一路上充分享受了旅途的风景,而最令人难忘的是那片纯粹的蓝天,蓝到那样的不真实。

我们选定的线路:香格里拉---德钦---盐井---芒康---左贡---邦达---昌都

第一站:香格里拉

现在从北京飞香格里拉很方便,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无论是国航还是南航都不是直飞的。与飞西藏拉萨一样,都需要中途换机前往。因为香格里拉机场属于高原机场(海拔3280米),一直以来对飞机机型要求特别苛刻,仅有少量的机机型适合此航线飞行。机票上显示的目的地是香格里拉所在州的名称:迪庆。迪庆,藏族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境内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州首府的名称原为“中甸县”,2001年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此一更名为该州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机场与香格里拉市区之间并无公交线路,机场里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出租车。在这里您可以与藏族司机直接议价并谈妥去市区的车钱。去市区并没有想象中的远,真的是很近,只用了20多分钟我们就来到了下榻的宾馆---月光城饭店,非常有诗意的名字。

和内地一样,不管是什么星级的酒店,大堂都是比较气派的。

稍事休息,大家便向古城进发。香格里拉古城区离我们入住的酒店并不远。信步走去,不一会儿就到了。这里的建筑很有特色,尤其是门窗上的木雕手艺非常不错。

但和丽江一样,香格里拉古城的商业化气息也非常浓。在这里,你会发现不同民族的餐饮和谐共处,也能发现驴友们的大本营。

城中的白塔以及经幡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是那样的肃穆。雨后泛光的青石路面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五色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在藏族传统中,五色中的蓝色象征天空、白色象征祥云、红色象征火焰、绿色象征水,而黄色则象征大地。排列的顺序分别是蓝、白、红、绿、黄,代表着从天到地的自然顺序。

月光城饭店附近的夜景,我终于知道了这家饭店为何叫“月光城”。高原的月光果然不同内地。

古城的月色让人生出“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感叹!

普达措森林公园

普达措森林公园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部22公里处,“ 普达措”意为神助乘舟到达湖的彼岸。景区内的主要景点就是两个高山湖泊:属都湖和碧塔海。

可惜天公不作美,乌云满天,景色大打折扣。不过景区内绝对是一个天然氧吧,空气极其新鲜。

景区内的人工栈道极大的方便了游客,即使是在雨季,游客也可以在脚不沾泥的情况下欣赏美景。但此举是否破坏了景区的景观,这就是见人见智的事情了。

这里的树木上面都有这种叫做”树胡须“的东西。这挂在树上的淡绿的“胡须”实际上是树上的一种寄生物。这种微生物的生存条件要求十分高,如果环境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死亡,所以它也是检验环境污染的一种标志。

根系发达的枯树静静的躺在湖边,犹如一位老人在述说昨天的故事。

这样的湖光山色不同于内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粗犷之美。

一条目前干涸的小河横跨弥里塘的高山草甸,可以想象,如果黄昏的夕阳照在河水上,如金带缠绕在绿色的草甸上,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美景。

由于天空下起了小雨,我们乘坐了景区内的游船穿越了碧塔海。但如果天气状况好的话,还是建议大家走湖边的栈道。这样的美景在船里是无法欣赏到的。

注意事项:

1、门票共190元。含有从大门到属都湖和碧塔海的环保车车费,外来车辆根本开不进去。

2、有人说碧塔海和属都湖特美,连泸沽湖也比不上。但就我个人感觉,也许是之前的期待值太高,普达措并没有给我以惊艳的感觉。

3、景区内能不做车的地方尽量步行,运动量不算大。栈道设计非常人性化。我个人基本没有什么高原反应。只有在景区最后一段爬台阶到停车场时,略有点吃力。

噶丹·松赞林寺

噶丹·松赞林寺位于香格里拉县城北面5公里处,离县城非常近。这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其外观布局酷似布达拉宫,所以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由于有自己的车,我们没有走寻常路。我们想找到一处高地,找寻拍摄松赞林寺的最佳位置。车行至后山时,前方已经没有供越野车行走的道路。一行人拿上摄影器材便徒步行走在草甸上。此时可见不远处的县城正在下雨,这幅奇景可能也只有在这里才能看见了。

草甸上盛开着不知名的各色野花,不远处山坡上依稀可见用藏、中和英文写就的“香格里拉”。

在翻越了一道山梁,又爬上一道山梁后,我们终于见到了松赞林寺。我们的面前是山上刚刚成熟的青稞,而背景就是那壮观的松赞林寺。

而此时从满天乌云中透出的一束阳光正好打在对面山坡上的一处白房子上,这样的美景已经让人陶醉。

回望高原阳光下的山坳处,香格里拉县城铺展在青山绿地之间。整个色调绿的让人心动。

意事项:

1、门票价格为85元,包含景区环保车,游客必须要乘环保车进去了。

2、虽为云南最大藏传寺庙,但对于去过其他藏区的人来说,无论跟西藏扎什伦布寺、大昭寺,还是跟青海的塔尔寺相比,松赞林寺可看的东西实在是太少。(网友感觉,本人没有进去)

3、很多当地的藏民会在黄昏时沿着寺庙前的湿地湖泊转经。根据传统,必须按顺时针方向沿湖走,才能祈福得吉祥。

第一段旅程:香格里拉---德钦(179公里)

德钦---盐井(111公里) (214国道)

从香格里拉县城出来直接上214国道,一路向偏西北方向行进。探头向公路边上的深谷看去,在山坳里有村庄存在。这可真是“大山深处有人家”了。

香格里拉到德钦县城的距离为179公里,如果在平原地带的高速路上飞驰,只需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但在高原山路上,我们行驶了半日才到。

德钦县城

德钦县城就坐落在一个狭长的山坳里。整个县城沿山坳呈条状分布。也许是我杞人忧天了,看到这样的布局,心中也不免有点担忧。如果一场泥石流爆发,县城里的民众肯定是无处可逃。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不忍离开故土的,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园。

进入县城,只有一条略显狭窄的主干道。两边商户林立。只要有大车经过,道路必然出现拥堵的状况。不过这里的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

离开德钦县城,我们继续前进。在离德钦县城约15公里处,来到一处建有13座白塔的平台,地势开阔,颇为壮观。

车行约20分钟,来到梅里雪山观景台。很可惜的是,由于云层太厚,我们没有见到梅里雪山的真容,更别说拍摄日照金山的美景了。听朋友说,有一摄影爱好者,在附近停留了一周都没有拍到日照金山的景色。我们也就释然了,但心中仍有一份遗憾。大熊还会再来的。

我们没有作过多的停留,继续沿214国道向前行。两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云南和西藏的交界处。终于,我们要进入西藏了。

前方出现了蓝色的界口,心里有一点小激动。要离开云南了。

这是大熊自2004年来第二次行进在西藏的土地上。第一次大熊被直接空运到了拉萨,但这次大熊可是实实在在的从陆地进入了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很快,我们来到了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落脚点---纳西民族自治乡,也就是著名的盐井。这是茶马古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因盛产井盐而出名,更因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和藏式的天主教堂等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

盐井(纳西民族自治乡)

盐井自古就有产盐的历史,而盐田又成为这里独有的一道人造景观。所谓的盐田,其实是在汹涌澎湃的澜沧江边搭建的一些土木机构的平台。顺着盐田之间的小道下坡,盐水井就挖在江边。这儿的盐水井有的深近10米,工人们身背圆柱形的木桶,将卤水存储在盐田边的槽沟里,其他的工人将卤水从槽内舀出倒入盐田里。经过一天日头的暴晒和江风的吹拂,第二天,盐田里就会结晶出白色的盐粒了。 依山搭建层层的盐田气势雄伟,盐民们沿着祖先的足迹,走在崎岖险峻的小道上辛勤地劳作,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创造着世界上独特的景观。

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现在不是采盐的季节。没有机缘一见月照盐田的美景。在干涸的盐田上依稀还可见白色的盐迹残存。盐田对面的村庄,一座寺庙的金顶若隐若现。

藏式天主教堂

盐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自治乡上盐井村,国道 214 线旁。教堂占地面积 6000 多平方米,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天主教 1865 年传到盐井,至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了。而今上盐井村 80% 的群众 ( 近 600 人 ) 都信奉天主教,每周礼拜念译成藏文的《圣经》。天主教堂的建筑风格兼藏汉之长,并保留了一部分西洋风格。

教堂内部宽敞明亮,结构与西方教堂非常相像,但耶稣受难像左右的对联又极具中国特色,上写“天主在天受光辉、良人于地享平安”。

第二段旅程:盐井---芒康

芒康---左贡 (214、318国道)

车离开盐井,一路向前飞驰。预定中午打尖的地点是芒康县城。此行老天爷非常给面子。我们只是在香格里拉遇上了几场小雨,大部分时候都是响晴白日。进入西藏后,天气状态更是好。由于不着急赶路,所以路上遇上比较好的风景,我们便下车拍上一阵,充分享受这种自由出行的感觉。

路边的“玛尼堆”。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写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有佛尊、动物保护神和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

正午时分,我们到达了芒康县城。县政府对面就是一个广场,整个县城显得还是比较干净整洁。现在这里正在举行“昌都地区第二届物资交易会”,这也不奇怪。因为芒康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在西藏地区的第一站。

在一家卖藏银饰品的店里,大熊居然发现这里店老板电脑屏幕的墙纸居然是马尔代夫,而且这张照片像极了大熊小猫去过的那个岛。太有缘分了。

午餐后,趁车辆加油的功夫,大熊来到一片青稞田边,与青稞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所以青稞看上去和大麦非常像。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区。

离开芒康县城后,路况逐渐变差。但此时我们还不知道前方还有更大的考验在等待着我们。车行一个半小时候,我们来到了竹卡。竹卡在藏语里其实就是“渡口”的意思。所以在下面的行程里,大熊见到了好几个竹卡。此竹卡在行进在西藏路线上的驴友们的心中比较有分量。因为这里有兵站,并慢慢发展成为驴友们的一个歇脚点。

看见了吧,这里的路基都是用一根根的整木修建而成的。修建成本由此可见一斑。但使用整木路基的确有效的防止了塌方的发生。

前方车行方向突然堵了一长溜车。应该是前方出问题了。大家都有点不明所以。传来消息,因为前方修路,车辆已经堵了整整一天。每天要到晚上九点多才能单向放车。还好,我们来自此处已经17:30。在西藏自驾行,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那就慢慢等吧。

随着夜幕的降临,我们的车也在慢慢向前挪。大家都很有耐心,因为修路毕竟也是为了大家在未来能够更好的通行。

车窗外已经比较黑了,隐约可见一个十分帅气的藏族修路工。他的目光是那样的平和,脸上隐约的微笑表明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

很可惜的是通过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垭口时,已经是深夜,外面已经下起了冰雹,且天气寒冷。我们没有在此作停留,直接奔向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左贡。

第三段旅程:左贡---邦达

邦达---察雅 (318、214国道)

昨天到达左贡县城已经很晚,大熊感觉这个县城和大多数的西藏地区县城一样就是一条主街。早晨从驻地起来后,小转了一下县城,果然如此。昨晚的恶劣天气已经过去,今天又是一个艳阳天。天空真是蓝到不真实。

 昨天在驻地询问了当地人,得知从左贡到察雅以及昌都的路特别好走,都是柏油路。从县城出来行车仅半个小时,发现路边有一废弃的炮楼,炮楼前还有一个空地,像是原来的练兵场。不知道来历,仅仅拍了几张照片就又向前开发。

车行过田妥镇,今天这里似乎是赶集的日子。后来得知是田妥寺今天有法事活动,周边的村民都赶来了。

 田妥寺就坐落在公路边的山坡上。路上还有个小插曲,我们在向当地一个警察问路时,他郑重其事的告诉我们,在路过寺庙的时候不要拍照。不过大熊还是忍不住在车上按下了快门。事后想了想,这个要求实在是匪夷所思。如果说在寺庙里面不让拍照是为了保护文物,这可以理解。离寺庙那么远,拍一张远景又怎么了??!!大熊估计是大家都只是来这里拍一张景,也不进入寺庙,当地也就失去了一部份门票收入,所以不让拍照。唉,都是钱闹的。

从田妥镇车行约一个小时,在国道318线的3680公里处附近过桥,有一条简易的砂石路就是通往美玉草原的。这片草原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美丽。

13:00点整,我们终于到达了邦达。肚子已然咕咕叫了,先满足口腹之欲吧。来到这家蜀中川菜饭店,里面的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驴友们的感受和豪情壮语,特与蜂友分享一二。

吃饱喝足了,我们继续向着此段行程的制高点---海拔4572米的浪拉山口前行。一路上的风光依然美丽动人。

15:15分,我们终于到达了浪拉山口,海拔4572米,不过也许是这里空气里含氧量较高的原因吧,大熊感觉不到什么高原反应。

16:00点整,车过年拉山隧道(长1450米),留下了这张犹如光画的照片,很有点艺术感的。 同行人说,远看隧道名还真像“牛栏山”,看来是想北京的牛二了。

县城所在地叫“烟多镇”,因此这里有不少以”烟多”命名的街道。其实县城就是一条主街,规模和内地的镇子一样。雄鹰是其图腾。

第四段旅程:察雅---荣周乡---察雅

察雅---昌都 (318、214国道)

同行伙伴中有对藏银非常感兴趣的,于是一行人特地向察雅县荣周乡进发。这一路的山路极其难走,从察雅县城主街的尽头刚一出来就直接上了这条通往荣舟乡的唯一一条土路。

回到察雅县城吃了午饭,继续向我们的目的地昌都进发。由于天气逐渐变阴,风景也一般,大家在车上渐渐睡去。突然车辆慢了下来,原来是碰上了前往拉萨朝拜的藏民。很可惜,由于没有准备,而且出于宗教和礼貌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能停车下来拍摄他们。大熊只是抓拍了几张,都虚了,不过倒是有一种动感。 对于他们,大熊只能说是敬佩他们虔诚的精神。能够完成这样一次朝圣之旅,他们的付出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无法想象的。我们现代人不正缺乏这样的一种精神吗?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94
  • 阅读量:28
  • 阅读量:87
  • 阅读量:89
  • 阅读量:38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