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讨厌的人,往往能够从那学到更多
1、我曾解剖过自己在人际中的负面情绪,以浓度为计,基本分3档,看不惯<讨厌<憎恶。我看不惯的人不少,讨厌的人不多,憎恶的人暂无。讲个我讨厌过的人吧,她是我以前部门与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一个姑娘。起初我俩觉得缘分妙不可言,从工作业务聊到同事八卦,从感情状态讲到私人秘密,简直恨不得拜把子。她刚进公司几个月就怀孕了,我尽力照顾她,打印、拎包、加班尽量代劳,难搞的工作留给自己,轻松的工作让她处理。她对我的态度,也从心怀感激,变成理所应当。她休完产假后,我那时人生比较低潮,而她自顾自地幸福着,天天讲她公婆对她有多视如己出,讲她老公对她有多蜜如初恋,人见人爱的孩子是天使,全款买下的房子大升值。她上班时越来越爱与妈妈聊母婴,工作上的质与量都打折扣,以更多频次和理由找我调班。其实我当时也能理解初为人母的喜悦,也知道职场妈妈的辛苦。但因我们是做同一项工作,在公司人手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她的少做,意味着我得多做,时间一长,不堪重负。她上班开小差,午间晒幸福,下班准点走,我开始对她不满。我有天大姨妈不舒服,她下班把没做完的工作交接给我,说要赶紧回去,家人等她吃饭,她可曾想过我加班到很晚还得独自去觅食。分歧越来越多,直到爆发争执,后来我俩彼此回避,分开后也不再联系。
2、我其殂翼瑟擀实一直很少讨厌别人,是因为我不想耗费心力在我讨厌的人身上。但我对她很反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讨厌她,一想起来就会心情不好,回忆中只要她经手的事情,我都本能哪纳紧萄地盖个讨厌的戳。后来我开始慢慢反省,身边的朋友,边界感差的,分寸感次的,说话带刺的,人品不佳的,我通常都会停留在“看不惯”的范畴,就算吃点小亏,也能及时抽身,疏远开来。而为什么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她,我会动用到“讨厌”这种强烈的情绪呢?客观上说,工作分工机制,人生角色变化都有影响;主观来说,她的秀恩爱晒娃炫富惹我烦,我帮她却被视作分内事觉得不甘。但我一直没种承认的根本原因是:我平时是个不善嫉妒、不爱计较的人,可当我脆弱低潮时,我对她的讨厌,暗藏着我对她顺境人生的羡慕,也附带着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她的顺境与我的无能,才是句子的关键词。分开后的某天我豁然:与其用心良苦地讨厌她,不如我想想她的哪些性格塑造了她的顺境,我的哪些短板伏笔了我的无能。我拿出纸笔,写完我对她的不满之后,开始分析原因,然后找出她的优点:她公婆对她好,因为她确实发自内心地尊重善待两位老人;她老公很爱她,因为她总能发现、放大并鼓励老公的优点;她女儿很可爱,因为她怀孕期间心情很好而且很注意饮食;她房子翻倍涨,因为她家投资意识很强,做了很久的功课。当我转变观点和态度后,排除掉环境际遇的因素,我发现了我的暗面,挖掘了她的亮面。从她的缺点出发,我意识到人一旦把任何人对自己的好当成理所应当,那这段关系就岌岌可危;从她的优点出发,当我循序渐进地开始实践她好的做法时,我在生活、家庭方面也变得比较顺。这让我知道,只会讨厌没有价值,要从讨厌的人身上学点东西,才有价值。
3、音频节目《好好说话》中,有一期是黄执中讲“粗口会让人变笨”。他说粗口可以概括很多意思和情绪,当你的语言越粗糙,越模糊,越贫乏,你的脑子几乎也不会太复杂。我觉得讨厌也会让人变笨。对于一个我们不喜欢,看不惯的人,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讨厌这个人,那这个人所有好的坏的也被你一起关进大牢。你会狭隘地错过一个立体地探究自己和别人的机会,只感到模模糊糊的劣质情绪,却不知道你讨厌的那个人身上反应出自己内心的哪个缺口。长此以往,人生难以丰盈缤纷。经历过这件事后,再碰到我看不惯,甚至讨厌的人,我不会任由情绪占上风,而是从情绪这个入口去自省和学习。大部分人其实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正常人,在保持自我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就行。就算是碰到那种缺点三千任取一瓢都能管饱的人,也可以想想自己如何避免别人的缺点长在自己身上。正如高晓松说的,每个人身边的人群是正态分布的。有你喜欢的人,有你讨厌的人,但我们并非看到喜欢的人就愉悦,看到讨厌的人就难受。一定要从讨厌的人身上学点东西,因为:1,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出自刘震云的《一句顶万句》;2,让你感到痛苦的人,不从他身上学到重要和有用的东西,感觉吃了双拼的亏。出自我和天蝎女友的共同心得。总之,克我的必须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