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瑞士】 因河花园, 山村象花开放
醉死了~~~原文地址:【瑞士】因河花园,山村象花开放作者:sofia
去恩嘎丁跟自己“私奔”已经是一个月以前的事情了, 但在村里度过的时光却一直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前几日有国内的朋友到京郊的农家乐去过周末,回来很失望,不是风景不够天生丽质,是人文环境的不理想。一直笃信,一个国家无论他的GDP总量有多大,只有它的偏远山村也变得整洁优美,只有它的农村人口也享有富足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时候,这个国家才配得上叫“发达国家”。恩嘎丁(ENGADIN)是瑞士最东南边陲的一个山谷,靠近奥地利和意大利, 按照当地传统的语言罗曼什语字面上翻译,ENGADIN的意思是“因河花园”,所谓因河(Inn)是一条既不长也不大的河流,默默流淌在崇山峻岭中,孕育了那些仿佛远离尘嚣的古老小村。这些照片,都是在三个小村里拍的, FTAN, ARDEZ,GUARDA,尤其以FTAN居多。这些都是真正的偏远山村了。在一本关于瑞士的畅销书里,作者说有人告之斯库尔(SCUOL)是瑞士最边远的山村了,而如果想去FTAN,得在SCUOL的火车站乘汽车再爬好一段山路。在FTAN曾经问旅店老板有没有地方给手机充值,他有点羞涩地说:“SORRY, WE ARE QUITE END OF THEWORLD.(抱歉, 我们这里差不多世界尽头了)”。 的确,在历史上,这里也是瑞士最为与世隔绝、贫困寂寞的地区,但如今这些古雅而充满生活气息的小村却真的如鲜花般明艳动人,把恩嘎丁点缀成了名副其实的因河花园。这就是FTAN了,从SCUOL火车站下了车,站台对面就有邮政巴士,半个小时一班,非常方便。上了车,巴士在绿茵茵的山坡上迂回盘旋,眼睛也跟着从不同角度看山谷里河流、城堡、村落、森林组成的风光大片,绕着绕着就到了小村FTAN。村子坐落在半山上,周围除了山峰、森林、草坡,好像没什么别的了。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变化多端的城市生活的人,这里的日子可能过于平静简单了些,没什么可玩的。基本上,我犯懒的时候就在旅馆门口坐着看这些山,这些草:)或者看看山脚下这些小村子。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在村子里瞎转悠,就那么几条小巷子小坡道,不知道来来回回转了多少遍,怎么看怎么看不够。因为历史上的交通封闭, 恩嘎丁地区保持着与瑞士别处完全不同的传统习俗。这里没有在阿尔卑斯德语区常见的那种小木屋, 房子都是砖结构的,或许因为冬季气候寒冷吧, 墙厚极了,而那些门框、窗框和外墙转角处经常是横不平竖不直的,与德语区精致严谨的风格迥然不同,却自有一种古朴天然的趣味,一种不事雕琢的雅致。恩嘎丁的村民喜欢在外墙上绘上壁画,那些画大多犹如孩童的作品一般, 线条笨拙稚气,造型粗放随意,不管透视,不管比例,甚至二方连续的花边图案,上面的花纹尺寸布局都是随性而为大小不一,即使是ARDEZ这幅亚当夏娃,在这个地区算是最著名最华丽的壁画了,跟我在意大利看惯了的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的徒子徒孙们笔下华丽宏大的壁画相比,也显得那么稚气那么乡土,却洋溢着从心底里流露出来的最简单最真诚的美,没有宗教的威严,却有童话般的纯真。当这样画满图案的小屋再开满鲜花,那种美, 让你面对它们时不由自主会微笑。而那些花,去过这些小村的人怎么会忘记那些花呢? 它们无处不在,永远那么饱满,那么娇艳,从你眼里一直开到你心里。呵呵,看花眼了没?不管你花没花,反正我是花了。我之所以写了“私奔”那篇,还要写这篇,就是因为实在拍了太多太多的花......这一家人,一个窗台上两种倒挂金钟,比着吐艳, 热烈得让人简直无法把眼睛移开。村里好些种倒挂金钟,每一种都美艳动人,后来连我这花痴都拍不过来,不再拍了。这是什么海棠? 博客里高人太多,不敢乱说了,谁告诉我吧。矮牵牛向日葵这幽静的鹅卵石小巷, 这简单的水泥台阶, 因为这些花儿,变得生动妩媚起来。真正爱生活真正爱美的人,会让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哪怕只是屋后的木材堆.......哪怕只是门边放扫帚的角落......也不仅是只有花儿,还有那些跟花儿相配的小趣味:窗台上的小刺猬,好玩吧?弄个旧铁桶种上草莓,除了可以观赏的美丽,还有让人咽口水的期待。 对了,见过草莓开花么? 上面这个就是了。喜欢这些村的一个理由是它们是真正生活着的村,它们的美是因为生活而不是作秀。就象我喜欢的斯洛文尼亚的小山村一样,FTAN居民的花园里常常不仅种花,也种菜。 这些不知道什么豆类品种的花儿,姹紫嫣红的,美艳不逊与盆花,却更有一种蓬勃的野性美。花园里的不知道什么菊,让我只恨照片不是花布,不能拿去做裙子。小院的布置, 随意中透着生活的喜悦, 阳光下,只让人想起“岁月静好”四个字。恩嘎丁的小村里常常有很多泉水池, FTAN 尤其, 那是真正的矿泉水, 当地居民健康长寿的法宝之一。俺在村里的时候,开始是一个空瓶子走到哪里接到哪里,后来连瓶子都免了,走到哪里渴了, 嘴巴直接往管子上凑。最后是一个说了很多次却不得不说的话题:上图右上角那些数字,表明这家房子建于1669年,1734和1964年翻修过。我在FTAN住的旅馆是三百多年前的房子翻新的,这么老的房子,不翻修肯定是危房了,更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只是他们翻修之后房子外观依然如故。旁边的邻居老爷爷告诉我他家的房子历史有六百多年了,不过修过很多次,外面墙上的画是1980年代重画的。小村ARDEZ的村政府把工作做得很细,这些立在老屋边的照片说明记录了这些破旧的老房子是如何重新焕发光彩的。我仔细看过,有的翻修工作不是几个月一年能完成的,要持续好几年甚至十几年。每次在欧洲看到这样的小村,我总是忍不住想到中国,在国内太多古村镇挂起了千篇一律的红灯笼,开起了风格大同小异的酒吧客栈,销售南北毫无差别的旅游纪念品,在兜售假民俗中把自己装扮成小资们的艳遇天堂;也见过不少古村落精美的老屋蛛网盘结,杂草丛生,房前屋后弥散各种可疑的难闻气味......不是破败消亡,就是异化商业,目前中国的大多数古村落似乎只有这两种选择,其实这两条路从文化和传统的角度来说都是消亡,不同形式的消亡。所以,我会在下面的相关博文里连一篇《寂寞熊村》,那是我故乡的古村,我依然希望,在我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祖国,这样的村子除了悬挂大红灯笼招引四海小资和在蛛网荒草间默默腐烂消失这两种选择之外,还会有更好的前途。我的其他博文:《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浪漫不过威尼斯》 《一个人的周末奇遇》乘着夜车“出国”去把一生过程一段旅行找个桃园,独自私奔《阿尔卑斯的一串眼泪》《翡冷翠夜雨》 《亚得里亚海另一边的风》《如果我留在托斯卡纳》《尼罗河上黄昏放歌》《重归天堂走风景》 《攀上梦的边缘开放》《美丽,超越生死绽放》 《溯溪”杀人寨,杯具也HAPPY》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30
阅读量:82
阅读量:90
阅读量:70
阅读量: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