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如果把《蒹葭》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我们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可以是宗法、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拓展资料:
原文:
《诗经·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诗经简介: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分为大雅和小雅。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诗经》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史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