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机硅粘接胶粘接因素
1、一、被粘材料的表面特性:决定 “基础附着力”
1.非极性材料表面张力低,分子活性弱,胶液难以形成有效吸附。而极性材料表面有羟基等活性基团,能与有机硅分子形成氢键或化学键,附着力自然更强。
2.表面粗糙度也有影响:过于光滑的表面接触面积小,适度打磨形成的细微纹路可增加胶层 “锚定” 面积;但多孔材料若孔隙未被胶液填满,会因内部藏有空气形成 “粘接空洞”,降低整体强度。
2、二、有机硅粘接胶自身状态:决定 “粘接潜力”
1.型号不匹配是常见问题:普通有机硅胶对硅胶制品的附着力较弱,需专用 “硅胶对硅胶粘接胶”;若用普通密封胶替代结构型有机硅胶,会因内聚强度不足导致脱落。
2.过期或变质的胶危害更大:有机硅胶开封后未密封,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提前部分固化,胶液中出现颗粒状杂质,这些杂质会阻断胶层与材料的连续贴合;储存温度过高则会加速胶内成分老化,导致固化后弹性下降、粘接强度衰减。
3、三、操作过程的细节控制:决定 “胶层完整性”
1.涂胶厚度不当是典型错误:胶层太薄可能因覆盖不完整出现漏粘点;太厚则固化速度变慢,且内部易因湿气渗透不足形成 “外硬内软” 的胶层,这种胶层受力时,内部未完全固化的部分会先发生形变,导致整体粘接失效。
2.贴合时机也很关键:涂胶后若放置过久,胶层表面会初步结皮,此时贴合会将空气封在结皮与材料之间,形成气泡或空鼓。此外,固化前过早受力会破坏未定型的胶层结构。
4、四、环境条件的稳定性:决定 “固化质量”
1.温度过低会大幅减慢固化速度:24 小时可能仅完成 50% 固化,胶层未形成足够强度,此时受力必然脱落;而温度过高会导致表面固化过快,内部因缺乏湿气无法完全反应,形成 “壳状结构”—— 这种胶层看似坚硬,实际内部是未固化的粘软状态,承载力极差。
2.湿度同样关键:干燥环境会让固化反应 “动力不足”,胶层需要 48 小时以上才能固化完全;潮湿环境虽能加速固化,但若表面凝结水珠,会导致胶层出现针孔或发白。此外,空气中的油污、粉尘若落在未固化的胶层上,会阻断胶与材料的接触,形成局部粘接薄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