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配茴香豆 绍兴老城的美食秘密
有许多不太为人熟知的踏群拆虮绍兴小吃,荷叶粉蒸肉、酱爆螺蛳、西施豆腐、元宝鱼、臭千张、臭豆腐、虾油鸡、霉豆腐、干菜焖肉、萝卜丝剔莼僭恪饼、喉口馒头、菜沃年糕……但也正是它们,守护着一座城市的秘密。
绍兴饭馆中常见的当地小吃
在绍兴,蚕豆被称为罗汉豆,拨开之后颇像一个罗汉憨态可掬地端坐其中;当地把新鲜的豌豆也叫做“鲜蚕豆”,这是由于豌豆上市之时,刚好是蚕季。绍兴人周波说,旧时的绍兴(景区详情)讲究“十豆过酒”,寻常酒馆的柜菜中少不了鲜罗汉豆、鲜蚕豆、带壳鲜毛豆、茴香豆、盐青豆、爆开豆、兰花豆、芽罗汉豆、笋煮豆和鸡肫豆等。
我们在鲁迅故居门前的小店里吃盐青豆、鸡肫豆过酒。盐青豆事先不经过浸泡,煮的时候不加茴香桂皮,而是加糖和盐,皮涨而豆不涨,等冷却之后豆壳收缩起皱,豆色青绿,外有盐花,再讲究一点会加入一些甘草末,口感筋道;鸡肫豆则以黄豆为原料,加入酱油文火细煮,往往加入笋干一起煮,用以提味,煮熟之后再烘至半干,口感坚韧,味如鸡肫。
绍兴街头,河边经常可以见到做臭豆腐的摊贩
然而对一个真正的绍兴人来说,臭豆腐只是小儿科。在绍兴美食谱系之中,“臭”是一种别样风情的滋味:臭苋菜梗、臭千张、臭腌蛋、臭百叶、臭冬瓜、臭咸鲞……各种“臭烘烘”的美食,成就了别致的绍兴滋味。咸亨酒店里的下酒菜都是小菜,不隆重,其间却可见绍兴(景区详情)风情。咸亨酒店北方区负责人岳岱特别推荐臭千张,初看颤巍巍,入味软糯,下面是一层油,臭千张坐落其中,显得落落大方。“一般人闻到这股味就受不了,但是越吃越爱吃,下米饭才叫绝配。”他一边夹起一块臭千张,一边喝下一口黄酒。
仓桥直街上一家打出“十碗头”名目的小餐馆
“醉系列”的绍兴美食无须入锅烧煮,只择其新鲜者,加入酒和其他调味品浸泡,即可上桌。其中醉虾,挑选小一点的活河虾,现泡现吃,只只活蹦乱跳,使餐桌增趣生色不少。除了醉虾,还有醉蟹、醉麻蛤、醉红菱等等。
而香糟作为绍兴(景区详情)黄酒的副产品,也被广泛用于各种菜品之中,可以做成糟鱼、糟鸡、糟鸭、糟鹅、糟肉,也有糟汁烧菜,如糟溜鱼片、糟溜虾仁等。糟香不同于酒香,做出菜来别有风味。
绍兴(景区详情)人周波有自己的餐饮公司,最近几年开始承办当地农村婚丧嫁娶的“乡宴”。他说在传统的绍兴(景区详情)婚宴上,不可缺少的是“十碗头”。周波小时候听到人们说“吃十碗头起哉”,就知道又有人家办喜酒了。十碗头各有不同,但是少不了扣肉、扣鸡、清蒸鱼、红烧鱼、肉圆、鱼圆,有糖醋芋艿羹、荠菜豆腐汤、炒小虾等等,分别装在小碗中,摆在八仙桌上,乡里团座,象征着十全十美之意。
在更早的十碗头里,最重要的食材并非肉食,而是萝卜。“蒸好的萝卜垫底,表面上附上一层肉,这也是穷困时期的一个美食梦。”按照绍兴(景区详情)乡土风俗,扣肉上桌,不能食用,席中需要由主家原碗端回,以便回礼之用——主家办事,亲戚朋友随礼,主人还要还礼,往往是扣肉与老酒。礼仪的风俗往往在食物中传承,即便在困难年代也不曾松懈。
如今,“十碗头”已是个过去的词汇。上世纪90年代之后,乡间的喜事多半在酒店解决,倒是在绍兴(景区详情)仓桥直街里藏着一家名为“阿丘十碗头”的小馆,店主在自家二层小楼里做菜,地道本分,颇受街坊欢迎。出品地道的十碗头,屋子里养着鸟,房梁上挂着鱼鲞。仓桥直街有如北京(景区详情)的南锣鼓巷,暗藏着不少小清新的咖啡馆、客栈和酒吧,也有安静本分的绍兴(景区详情)菜,各家的天井中传出煎鱼的香味,混合着黄酒、鱼鲞、细雨的味道。在所有市井滋味中,炊烟升起之际,穿梭于古街,看妇人洗菜,看儿童嬉戏,看老人闲聊,永远都是最真切的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