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务员的心路历程,给那些想考的人一点建议
1、我那个时候考公务员完全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不知道公考的水有多深,心里想着反正第一次考,要报就报最好的职位,细细看了一下,我选择了一家执法单位的文秘工作,其实当时并不了解这些单醐蛑臀谁位,只是觉着在里面工作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让外面人听进来,觉的很牛的样子。 于是没日没夜的复习,做题目,特别是申论,我想多说几句,许多人都说学文的人写申论是很有优势的,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等拿到申论的书,再做起模拟题目的时候,才发现完全不是想的那样。 平时写的作文,多数是小说,散文这一类的,悲春伤秋的感叹文字,写当下心情,谈及时感悟,都是一些小清新的文字,而申论,一般是就某一现象,某一热点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比如说给的一个时事材料,能反馈出哪些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不是简单的提炼找出来就行,还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二次加工,因为第一次提炼出来的信息比较原始和直观,不对材料进行二次加工的材料是大路货,为什么有些文底很好的人写申论竟然不到60分,原因也就在此。 分析出来的材料要准确,全面,细致,更重要进行二次加工,哪些是社会原因,哪些是个人的,哪些是政府应该干预的,哪些是市场能调节的。

3、回来以后,躺在床上,真是万念俱灰。自己做的怎么样,自己是知道的,什么想法也没有了。一直以来有个坏毛病,什么事情还没开始做,就想着成功以后的种种好处,就像臆想症一样,现在好了,躺在那,什么想法也不敢有了,臆想症也自动好了。想着自己考的太烂了,才知道公务员考试真心不容易,不再有那些美好的想像了,赶紧脚踏实地的工作,免得在暑假后被辞退,成了下岗职工。 4月的一天,人社网上可以查成绩了,心里想着反正没有希望,只是想死的体面些,名次不要太差就行了,能进前十,给我留点面子也好啊(我那岗位就招一个人,前三进面),输入了身份证号和密码后,成绩查了出来,自己也傻眼了,笔试排名中赫然显示着1。当时 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看错了,再关了页面查一遍,还是1,才确认,心里呯呯那个跳啊。简直是太意外,太惊喜了。。。

5、由于面试零经验,许多人都劝我还是报个班,我想也是的,毕竟进了面试不报班的人是少数,而且机会来之不容易,如果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没有尽全力,导致被刷了下来。会遗恨很久,经过比对,我报了一个全国知名机构的状元守擂班。 在培训班里封闭训练了七天,我清楚记得第一个晚上训练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坐到前面介绍一下自己,说说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对公务员工作的影响,突然遇到面试题目,但当时还是汗如雨下,大脑里一片空白,差点从台上直接跑下去,后来磕磕巴巴说了两分钟。衣服都湿透了。 后来经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之间的互相训练,对于面试的各种题型,也大致从了解到熟悉。能将就着对付了。七天的艰辛训练,经历了从地狱到人间的重生,基本上在班里,大家都能比较熟练的应对面试题目了。培训结束到正式面试,中间经历了资格复审,拿面试证等环节,真正的面试也就快到了。

7、 到我进去了,进了考场内,正襟危坐着七个人,旁边还有计分的,算分的。中间的主考官一脸严肃,板正的说:“15号考生,欢迎你参加今天的面试,你桌上的题纸,我们说完了你可以翻开,想请当面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可以开始了吗?” 我说“可以”,“现在翻开题纸,计时开始”,我翻开那张薄薄的纸,右上角有个方框,印着“启用前绝密”几个字。然后开始答题,第一题就有点卡了,是个观点理解题目,让你谈谈对一些现象的看法,可是我怎么觉得上面列举的现象有些矛盾,楞了近一分钟,才列出三点,然后开始回答,中间有停顿的现象。后面的题目还比较顺利,相对容易一些。我都依着辅导班教的程序一一答了出来,中规中矩。还有2分钟的时候,计时员提示道“还有2分钟”。 离开座位后,就回到了外面的等待位上等待,仍然信心满满的,认为自己答的挺好。应该是没有问题/一两分钟后,计时员出来了,说进来听分数,重新进去坐下。我一看分数单上79.8分,我就知道,有戏。那人问我,你是笔试第几?我说第一。“那你准备体检,到现在你是最高的。”那人说了句就进去了。

9、考公务员结束了,一切都注定了,什么都不能改变了。想着自己一直以来为公考的坚持,努力,练习,奋斗,眼泪夺眶而出。 其实面试的题目,无非是综合分析类,计划组织类,应急处理类,人际关系等那几类。花了一段时间练习以后,大多数人都能说出点眉目来,但是要想出彩,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那个时候,我把人民网的网评,新华网的时评,求是的论坛统统放在收藏夹里,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现象,网友们大多会吐槽,但这三家网站不会,他们会从政府的视角来分析这些问题发生的成因,现状,对策以及衍生的其他问题。简单说,就是不拘泥于问题本身,而是由一点发散开去。想到其他相关的问题。这种发散的思维很重要,对于面试的人来说,非常的实用。因为许多时候政府不想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通过一揽子工程,解决许多问题。

11、优点就是不受干扰,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施,落实。就像风清扬在思过崖悟出独狐九剑,独孤求败终成剑魔,扫地神僧在藏经阁广读经书修成不世内功一样。经过近一个月的潜心修炼,刻意揣摩,反复印证,终于把面试这点事情想的清楚,弄的明白。原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终于能跳出面试看面试,跳出寻常思维看问题。想别人想不到的,才能答出别人答不到的。 比如有一个题目:“有的人把工作当事业,有人把工作当职业,有的人把工作当副业,你怎么看?”按照正常的思维习惯,肯定是大力表扬第一类,因为有无数的劳模,典型事迹已经说明,鼓励和鞭策第二种,用制度规范这一类人,向第一类人看齐。对第三类人则大加批评,引用末位淘汰机制,然后从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让人人勤奋,个个争先。

13、 如果是对人民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还把他当作事业来做,岂不是误入歧途,越陷越深。举例一个青年人,刚刚出了校门,就进了传销组织,还把他当终身事业来做,不知悔悟,或者制假贩假,或者抢劫偷盗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把这样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是不是害人害已。所以对于青年人来说,在择业就业,体现人生价值时,不仅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更要有正确的方向才行。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社会的引导,高校的就业等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经过这样的回答,又切题,又能够新颖,在答题时自然更受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