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意思是: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出处:《论语·子罕》——战国·孔子
1、硗部仫癍罕言:罕,稀少。“言”即直言,指不问而自己主动说(见附录)。
2、利:利益。
3、与:同、和。
4、命:命,天之命也。
5、仁:仁,行之盛也。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
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里其思想的核心。
扩展资料
孔子的确是很少言及利的,不仅仅是利益的“利”甚至包括利害的“利”,孔子都是很少说的。但是孔子并不是反对利,而是不把利作为追求而已,求利但是不贪。
孔子求的是长远的、更大的“利”,而不贪求眼前的小利。“仁义礼智信”其实归根竭底也都是“利”,求利与仁义也并不是矛盾的。
关于“命”,孔子讲求的是知命,而不是认命。知命也就是对结果并不希求,不怨天而已。但是知命和做事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是不认命,不管结果是什么样子,仍然是要去做的。这也是孔子非常可贵之处。有所为、无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不灰心,不丧气。
命什么样,也许我们都改变不了,但是做和不做却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所以孔子的确很少谈命的事情。命的事情我们实在是管不着,但求无愧于心也就够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子罕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42
阅读量:67
阅读量:76
阅读量:43
阅读量: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