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重点之思修与法基6大必背专题
1、专题一:理想信念1.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梦)。2.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意志条件)。(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3、专题三:人生观与价值观1.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主要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2.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人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前提,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3.人生价值的标准(1)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4.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实现人生价值最重要的是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5.科学对待人生环境自我身心和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合理调控情绪;增进人际交往。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要做到四个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5、专题五:三大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1.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其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①继承性②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③广泛性④简明性。4.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5.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指引作用(最首要)、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是法律规范其他作用的保障)、教育作用(主要通过规定、制裁、奖励三种方式得以实现)。6.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最低要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最高要求)。7.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定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