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辨藏传佛像与汉传佛像(藏传篇)
相信在博物馆或寺庙中,都会看到造型各异,风格多样的佛像,很多朋友疑惑怎么去分辨汉传佛像与藏传佛像呢?我们结合藏传佛像的唐卡、铜像、雕刻品,跟大家分析了藏传造型中的几个特点,了解藏传佛像的“独特性”。
体系庞大,千奇百怪
1、藏传佛像系比较庞大,佛像的造型较为复杂。佛、菩萨、金刚、罗汉、天王、护法神等形象多达千余种,寺庙中常见也有上百种,而汉传画浒形呈佛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上面的佛像是释迦牟尼在世时,弟子们为使他的真容传之后世,特请工匠制造的,后来印度国王达尔玛巴拉为感谢中国国王资助他击溃入侵者,使佛法重放光明,特此等身像奉送给中国国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唐太宗将这尊像作为嫁妆,由都城长安送抵拉萨,此后这尊佛像便与藏传佛教共荣辱,而且影响着藏传佛教的造像 。关于此像1409年黄教开创者法王宗喀巴在传昭法会上,为佛像献上五佛冠,使其成为报身形相。而且因为佛像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有给佛像贴金,使佛像 “胖了”,所以看上去不止12岁的样子。(图1 为拉萨大昭寺主殿内供奉的 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图2 为长幅唐卡 可以看出藏传佛像众多)(图3 为首都博物馆金刚手菩萨铜像)藏传佛教修习经典和义理,修习的组织和形式都和汉族地区的佛教有所不同,特别是许多苯教神怪经过的改造,使佛经中原有的佛、菩萨、护法神等大为增加。一些苯教的祭祀作法仪式也被佛教吸收,再加上后期印度教的影响,在绘画雕刻上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象。





藏传密宗的“双身佛”
1、相信一提到藏传佛像,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是“双身佛” ,很多人也存在疑惑,甚至误解。“双身佛”的男身代表慈悲,称佛父;女身代表智慧,称佛母,慈悲和智慧是佛法的两条根本,因此这种双修造像也有人叫“父母佛”。藏传佛教中把宇宙和生命、实体和空间、物质和精神、本质和现象、精血和气脉、有形和无形等等分成了阴阳两极对立的存在。双方相依相合,不可分离,这种规律称做“双合”。(图11 为首都博物馆铜镀金喜金刚像)(图12 为金刚萨埵唐卡和金刚萨埵“宝石唐卡”)(图13 为绿财神唐卡和绿财神“宝石唐卡”)是藏传密宗佛像,是密宗六度修身法中最后的两个阶段,只有定慧兼备,才能即身成佛。所以我们不应该以世俗的观念去误解“双身佛”的。正如前文说的“忿怒身”,如果用 “面目狰狞”“凶神恶煞”来形容忿怒身的佛像,是对佛像的不敬,忿怒身都是佛菩萨为了利益众生的化身,不管什么示相的佛,只要具足佛的圆满智慧,都应至诚皈依和恭敬顶礼,不可心生邪见。






小结
1、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它不仅有独自发祥孕育 , 发展演绎 , 成形定性 的清晰脉络和事物迹象 , 并以其自成体系的精湛技艺及其造型经典理论 。其实无论汉传藏传佛像都各有特色,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佛教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佛像更是佛教文玩重要的载体,也从侧面构建着中华民族艺术、尤其是东方艺术的典型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