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游玩攻略
1、在杜甫草堂博物馆盆景馆侧。浣花夫人,姓任,蜀郡成都(一说巫山)人。唐代著名女将,西璜钨职鲞川节度使崔盱小妾。唐大历三年(768年),崔盱入朝奏事,泸州刺史杨子琳趁机慧晕视巧攻打成都,浣花夫人募兵拒战,击败杨子琳保全成都。朝廷封崔盱为冀国公,赐名崔宁,同时封任氏为冀国夫人。五代时在浣花溪旁建“圣夫人祠”。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建浣花夫人祠,并塑其像,尔后多有损毁。1983年修葺祠宇。
2、工部祠是五重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也是最重要的一重。因杜甫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煽部卅糨郎”之衔,人称“杜工部“,故将纪念他的祠宇称为工部嘞铆鬓忾祠。·工部祠前有清人何绍基撰写的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正中为清代建塑的杜甫泥像,并有都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祠内明代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壁间还嵌有清乾隆、嘉庆年间石刻“少陵草堂图”,刻工精细,解放后即是据此图恢复草堂旧貌。
3、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诗史堂”也因此得名。至清代,诗史堂仍是骚人墨客凭吊杜甫、吟诗唱和的场所。·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大厅的正中陈列着一尊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的手法来刻画的杜甫塑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两侧楹柱上悬有朱德同志参观草堂时撰书的一副对联: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4、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 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5、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证实了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袭重建的史实,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增加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
6、2005年重建的万佛楼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它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凭栏远眺,美景尽收眼底,是杜甫草堂又一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旅游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