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对策题核心技巧

2025-07-16 03:50:06

对策措施题: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措施。我们先针对如何作答对策题进行一些提纲挈领式的讲解,为大家今后的提高做好铺垫。“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能力中的能力。而对策措施题是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工作的题目。学习、驾驭对策措施题目的过程其乐无穷……小到基层工作日常小事,大到国家宏观战略。针对各种不同的问题总是需要我们拿出解决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公务员最需要具备的一种素能。提出有效、可行、正确、完备的对策措施是申论备考最需训练提高的基本功。掌握对策题的作答并不困难,相信通过我们的申论对策题的核心技巧讲解能为大家提供参考帮助。工具/原料

对策题核心技巧

1、从给定材料中捋清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线索阅读给定材料主要有两个任务:(一)要捋清待解决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题目会用实例论述等方法为大家将需要解决的问题逐一列举,所以从给定材料中捋清问题难度并不大。下面向大家介绍提出对策措施的思考方法示意图(二)认真阅读材料中有关对策的各种线索。一般来讲,材料中有关对策的线索主要有四种形式:给定材料中对策线索的四种形式:一给定材料中有比较直接的对策论述,可以直接归纳使用。二给定材料中有正面实例,直接总结概括其中的对策。三给定材料中只有只言片语的对策线索,进行补充完备。 四给定材料中有只有“问题”事例,可以提出针对性对策。‍‍‍1、有些时候,给定材料中有比较直接的对策论述,我们可以直接归纳使用。这里有一点需要提醒考生,如果材料中的一些对策论述是网友、某方面人员或是某位专家的一家之言,就需要判断这种对策的是否正确,因为材料中提出的对策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如何判断对策的正确与否,后面我们也会重点论述。)2、有时材料中会有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事例,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具体事例的概括总结,得出其中包含的对策。3、如果给定材料中没有直接将全部对策都进行论述,也没有通过解决问题的正面事例给予一定的提示,那么我们就要根据给定材料中的只言片语,从中挖掘线索以进行补充完备了。4、很多时候给定材料中只有具体事例,而没有提出针对性的对策,这就需要我们将对策提出并且补充完备。

申论对策题核心技巧
申论对策题核心技巧

2、考虑对策是否已经比较完备通过概括总结给定材料提出对策之后还要考虑,我们总结的对策是否已经比较完备。判断对策是否完备应该从下面四个角度进行器皆阄诟分析:判断对策是否比较完备的不同思考角度一.所提对策是否能概括了给定材料中涉及到的各项对策。二.所提对策是否能使给定材料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得以解决。三.所提对策是否能使实施主体的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四.所提对策是否能概括了相关现实工作中的主要做法‍1.一般情况下,给定材料中会涉及到一些对策措施,有时涉及的对策措施比较多,就应该注意材料中已经涉及的各项对策提示是否已经应收、尽收。2.给定材料会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说会涉及各个方面的问题。我们提出的对策是否在相当程度上将这些问题进行了解决。这是判断我们对策是否完备的一个重要角度。3.对策的提出是否充分发挥了对策实施主体的能动性。如果是政府职能部门,是否充分发挥了其职能作用。举个例子,缩小贫富差距问题。对策中是否包含了民政部门、税收部门、执法部门的相关职能。或者说是否提到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特别是对赤贫群体的救助;是否提到了通过二次分配进行调节;是否提到了通过个人所得税的方式调节贫富差距;是否提到了打击各种非法暴富的行为等等。4.判断对策是否完备,还应该考虑我们在备考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知识是否已经充分地运用到了对策之中。也就是说,我们所知道的现实工作中有关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方法是否收录到我们所提出的对策中。如果从以上四个角度考虑都没有较大遗漏,那么我们所提出的对策就比较完备了。若不完备,还需要我们重新提出和补充。

3、提出和补充完备对策下面为大家总结了提出和补充完备对策的8种常见思考方法。8种补充完备对策的常用思考方法:1、从应知、应会的基本政策中寻找对应的内容。2、根据需解决的问题,从相关部门的职能中思考对应的对策。3、抓住问题的主要环节,利用其因果关系思考相应对策。4、思考宣传、教育方面可能采取的对策措施。5、从机制、体系的建立健全角度思考。6、从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队伍素质的角度思考对策。‍7、思考监督、举报等方面可能采取的措施对策。8、从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的角度去思考对策。‍关于提出和补充完备对策的8种常见思考方法,我们将在后面专门用一节的篇幅和大家进行探讨。相信大家基本熟练掌握了以上8种提出和补充完备对策的常见思考方法之后,驾驭对策措施题就基本不成问题了。最后,将对策条理化,归列条目。一般情况下,作答时提出的具体对策应该在三条以上,六条以内。如果再多就应该合并同类项,将其合理归纳。将对策条理化,归纳、分列条目,多数情况下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根据其重要性、紧迫性进行排序、分列即可。也有少数情况下,对策多点、凌乱、无序,这时候最常见的办法是根据各点对策的“范畴”或“目的”进行归类。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