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54门礼炮的含义是多少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在升国旗、奏国歌的同骀旬沃啭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震天的巨响好似那东方醒狮的怒吼,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就展示着一门开国大典时使用的礼炮。
有关“54”这个数字,因为当时并未有明文的具体解释,所以外界对此一直猜测不断。当时说得最多的是,说这“54门礼炮”代表的是54个民族。但是这个带着猜测性的说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并未对全国的民族数量进行具体的统计,具体是多少民族,当时是个未知数。
其二是第一次有明确记录也要等到1953年7月(但实际公布时间是1956年),当时新中国经过第一次人口普查后,记录在案的少数民族一共是51个,如果加上人数庞大的汉族,那么一共是52个民族。当然有人说,那中国56个民族是怎么定下来的呢?
其实这是要分几次人口普查才弄清楚和确定的。至1960年,进行少数民族识别,又加了两个少数民族,一个是门巴族,一个是普米族;至1965年,再明确了一个人口单位最少的少数民族,叫珞巴族,只有两千人;至1979年,少数民族大家庭又新确认一个,叫基诺族。至此,56个民族才算确定。
因此,有关新中国成立时鸣礼炮中“54门礼炮”代表“54个民族”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