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前复习:把握基础 发现盲点
很多处在中考复习中的同学,往往会经历中考前夕的一个混沌状态。在这关键阶段,谁能在茫茫题海中看清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渡过“黎明前的黑暗”,谁就能在中考中掌握主动权。从化学考前复习的角度来看,实现这一跨越关键有三:卓越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参考.
把握“基础”发现盲点
四月底各区模拟考试后,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充分利用各区模拟考试的试卷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同学们必须重新对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一个全面的审视和分析,检验这阶段的复习是否有效,是否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不会做的题目,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一般而言,不会做的或者感觉模棱两可的题目,都是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把握上有所欠缺的。在最近的复习阶段,就是回归课本,回归基础的时候了。
全面实施新教材之后,每年的中考命题虽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但是总离不开对学科知识点的全面考察。初中化学总共有71个知识点,每年一般考察50-60个知识点。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溶液、化合价、氧化还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实验室制取气体、化学实验仪器的书写、物质的用途、化学与生活等等,都是每年必考的内容。所以在最后的十天中,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初三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归纳整理,夯实基础,把相关知识的点、线、面结合,编织好知识的网络结构,理清知识的脉络联系,分清知识的主次关系,可利用图表,也可用文字归纳等,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在梳理中理清思路,发现知识的盲点,及时加以补救,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感觉自己学习的课本越来越薄,并对基本概念加强记忆,保证在中考中基础题不失分。
分析“综合”题避免思维单一
化学实验最能体现化学学科特色。考试说明对实验的考查重在知识应用、学生对实验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化学实验内容的考察是历年来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内容。难点主要体现在分析、表述、归纳、综合等方面。学生在做实验题时,往往表述不完整或者思维不严密。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应该把基本实验原理、装置、操作,其反应实质、实验现象等囊括在一起,注重实验过程,考虑化学方法,注重准确表述。
由此可见,最后阶段的复习要有所侧重,重点突破,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复习时要重视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与表述。复习过程中要抓住物质知识的联系,从物质的特性、反应的特征、实验的特点、物质间的关系等方面多角度思考,避免单一方面的思考导致失分。
反思错题克服思维定势
在初中化学学科学习中,对于一些概念模糊、理解含混不清的知识,同学们常常在同一问题上重复出错,这是思维定势造成的。
在近年的中考和各区模拟卷中,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往往是数形结合的考题。图像题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知识,能直观形象、简明清晰地体现出化学知识的本质,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现阶段同学们可以将原来出错的习题再翻出来进行归类,把出错题分为化学用语、物质的检验和鉴别、表格题、流程图、实验装置的选择和作用、直角坐标图、化学计算等专题,把错误归因,不断强化巩固,克服思维定势,达到中考化学学科的能力要求。在训练中查一查自己哪些知识点还有所遗漏,专攻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行不断地修正,不断地反思,切忌避免题海战术。考前三天把书本浏览一遍,把做过的试卷多看看,曾经的错题多想想。在看题的过程中,想想知识、想想方法,该过关的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再过一遍,对于仪器名称、化学专用词等千万不要写错别字,充满信心迎接中考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