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了解乌镇的节日
过去桐乡、乌镇一带的“出会”习俗是相当盛行的,一年四时八节,要出各式各样的“会”:正月灯会、三月庙会、四月“青苗会”、五月“瘟元帅会”、七月“城隍会”、还有什么“周仓会”,总管会等。五花八门,名目繁多。

2、香市时间:从清明节开始,约半个到一个月介绍:香市这一民间风俗在乌镇流传已久,茅盾先生称之为“中国农村的狂欢节”。是极富民间特色的民情风俗活动。主要活动:瘟元帅会庄严隆重;蚕花会热闹非凡;踏白船水上争雄;水上高竿惊险刺激;水上船拳捉对厮杀;水乡婚礼则成为“乌镇是恋爱天堂”的最好诠释。

4、水乡婚礼乌镇旧俗婚嫁由父母亲友作媒议婚。先是两家至探门门第,谓之“问名”。双方合意,互 换庚贴,称之“定亲”。之后还有“求吉”、回吉“的过程。迎亲时,以彩与鼓乐迎娶新娘入堂,行交拜礼后,携入洞房,亲朋齐贺,主人设筵大宴宾朋,酒罢亲友多赴入洞调笑新入,谓“闹房”。次日新人相偕回嫁,谓“吃回门酒”,当日偕回,婚事遂毕。

6、乌镇城隍会时间: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在众多的“会”俗中,除了潭讵俨昃庙会,就属“城隍会”最闹猛了。乌镇的城隍会除了迎神扮鬼迷信活动外,还有各街坊的“抬阁”和“哪纳紧萄地戏”节目。出会那天,人们用16人大轿,将城隍庙里身穿神袍、面施彩粉的的城隍木像,抬出来,先到西栅一座无主的荒坟滩上祭祀一番,然后便上街周游。整个出会队伍由一个“鬼保长”引路,接着便是鸣锣开道的先遣,轿子前面打出“肃静”、“回避”的木牌。轿子后面是各街坊的“抬阁”、“地戏”节目。那些向城隍爷许过愿的人家,就叫一个儿童扮成“犯人”跟在队伍最后这样一支由近百人组成队伍沿街行走再加上街道两边观看的人群,真是前呼后拥,盛况空前。 出会中的"抬阁"节目,是最精彩的四个精壮的汉抬着游行的彩台,上面坐着或立着穿上做戏头的童男童女,扮演观众喜闻乐见戏文角色,有许仙和白娘娘、牛郎和织女、小放牛、吕纯阳等等。彩台的四周挂着琉璃彩珠,打上灯彩,"地戏"的角色则由大人扮演。他们也戴做戏的节目都想出奇制胜,所以"抬阁"。"地戏"年年花样翻新,争奇斗艳。有一年出会,某街坊扎了一台别出心裁的小放牛"他们用平板抬着一只浑身雪白的小白牛,牛角上扎着红绿相间的彩球,牛背上坐着一个扎小辫子的牧童,辫子上还特意装了一串闪闪发光的五彩电珠,牧童的手拿一枝短笛横放嘴边,好象吹着一首牧牛曲。这台节目新奇别致得观众得观众的连声喝彩。 "扮犯人"则是带迷信色彩的活动:家中有人生病,求医吃药无效,迷信的人就去向城隍爷许愿出会时,派家中儿童扮作"犯人",随出会队伍绕市一周,以示"赎罪"。民间认为,这样做神就会让病人好起来。 茅盾九岁时候,曾扮过一次这样的"犯人"。那是分父亲 、生病的时候,他的祖母多次提出要去城隍庙许愿,都被他父母拦阻了。到他父亲卧床第二年夏天,老人见儿子病势严重,也不管家里人反对,自己到城隍庙里许了愿,让孙子在出城隍会时扮了一次"犯人"。 茅盾晚年回忆这件事时说:"这是乌镇当时的迷信。""我虽然当一次’犯人,父亲的病却未有一丝的好转。’"当时整个出会队伍要在乌镇四栅游一周。由于四个栅头街道都较长,往往需周游两天,第一天先到西栅、北栅;第二天再到南栅、东栅。 出城隍会的风俗何年开始,已无从查考。据民间传说,出于明朝。因为朱元璋的父母死于兵荒马乱之中,尸骨已无法寻找。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为了表示对父母的悼念,就下了一道圣旨。叫各地每年七月十五日,抬了城隍爷到那些无主的荒坟草滩上去祭悼一次。于是,这种祭悼活动,慢慢就形成了出城隍会的风俗了。

最佳旅游时间
1、由于处于杭嘉湖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富,年气温16℃,一月气温3℃, 七月气温30℃以下;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春雨、梅雨为主夏秋之际有台风侵袭。乌镇最佳旅游时间乌镇的气候与嘉兴、西塘无多大区别。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春天与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清晨与傍晚。清晨,河道上会漫起薄薄的雾气,仿佛梦境。傍晚,夕阳西照,游人散尽,一个生活着的乌镇出现在眼前。 最不适宜季节:请避免夏季正午时去乌镇游览,白晃晃的日光直直地晒下来,也没什么廊棚可遮挡,让人感觉非常不好。乌镇一年中最推荐去的时候是清明时节。从清明节开始,约半个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被茅盾先生称为“中国农村的狂欢节”的香市热热闹闹地展开。到时能观赏到各种极富民间特色的民情风俗活动,令您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