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做好精细化运营?
1、销量
相信很多卖家都非常清楚这个数据。销量的另外一个概念其实是库存的消耗。每个卖家在亚马逊上都是花资金准备库存,然后去库存换取流动资金的过程。
在店铺走向精品化,可能是一个垂直领域的集合的时候,销量还会意味着店铺在这个类目中的市场份额,因为需求是有限的。
2、销售额
跟卖家能够从亚马逊上回笼的资金息息相关,卖家们最关心的数据之一。
意味着能够回来了多少资金,店铺销售额不上去,没达到目标,单量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一般亚马逊后台为卖家们展示的最简单的数据一个是销量,一个是销售额,这也是很多卖家天天会关注的数据。
3、店铺产品均价
卖家们能从均价中了解到什么情况呢?
先举个极端但是简单的例子给大家看一下:如果一个店铺只卖两款产品,A产品(低价品)单价是10美金,B产品(高价品)单价是90美金,假设在一个周期内店铺的总销售额是20,然而在不同情况下展现出来的实际单价、销售额都是不一样的:
当两款产品销量相同,并且没有任何折扣:
当A产品(低价品)销量多于B产品(高价品):
当B产品(高价品)销量多于A产品(低价品):
当A(低价品)开始打折:
当B(高价品)开始打折:
当店铺的产品都开始打折:
当然在运营中的情况会比上述的更加复杂多变,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均价反映了产品的实际出售价格的平均水平,如果均价低于店铺所有产品的平均定价,那么可以推测是低价产品出单更多或者是折扣单多,作为运营主管或者老板或者当运营不在账号机前的时候,看到这个数据基本就能断定这个情况,不断缩小可能发生这个情况的范围。
反过来如果高于平均定价,那么可以断定是高价值产品销量更多,那么对于薄利冲量的低价值产品来讲要如何布局,就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如果是选品精致在一条品线内或者垂直领域的,相信卖家们会把范围把握得更加精确,但是均价配合着销量和销售额,对于分析店铺情况来讲作用很大。






4、利润
这肯定是卖家们最最最关心的数据了。毕竟做亚马逊的目的就在这里。
利润简单的算法就是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亚马逊固定费用-折扣费用
利润分为预期利润值和实际利润值。卖家先通过自己对于产品的了解设定预期的利润值,然后不断比对实际的利润值进行校正。
掌握了上述核心数据卖家就基本是掌握了店铺的情况,而及时掌握数据是所有分析的基础。
怎么做到及时去掌握这些数据呢?
比如说建立一个Excel表格,每半个小时记录一遍销量、销售额、均价变化和利润,及时从数据变化中抓到运营细节。
繁琐但是有效。
或是在手机上安装Tracker M APP,通过绑定亚马逊店铺,查看面板上的数据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