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身教育,青少年终身受用
1、 我小时候个性倔强,不肯妥协,常为了争是非得罪长辈,让父母亲下不了台。有天大伯来我家,我不肯端茶出去(我跟妈说,我看到他打堂姐,动物不会打小孩,他「禽兽不如」,我不愿去替禽兽奉茶)。父亲听了便说:「天下事没有绝对的黑与白,很多黑里有白、白里也有黑。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跟坏人,颜回说圣人也会有过,只是寡过而已。」他看我不服气,便用我熟悉的茉莉花做例子。
2、 他说,茉莉香中有一个成分是「粪臭素」,大肠中的细菌在分解食物时,会产生有机化合物使粪变臭,但是播呸扮舯粪臭素的浓度很低时是香的,很多我们喜欢的东西,如冰淇淋、化妆品都有粪臭素在内。父亲语重心长的说,人是盖棺论定,要从整体来判断,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否定一个人的全部品德。打小孩是不好,可是应该先知道原因再下判断。最主要是他人来到家中就是客,有教养的孩子不可以对客人无礼,尤其我是小辈,不管我多有理,对长辈不敬就是我的不对。这个例子马上使我了解自己的错误。这种教学是最有效的,只不过,一定要跟在父母身边才有机会学到。
3、 当年棉花糖是很稀奇的东西,庙会时都吸引一大堆孩子围观。我们都了解家中经济情况,所以只看一下就走梯瓣氨割开,但是免不了会流露出渴望的眼神。父亲看到后,有一天,他带了个棉花糖机器回来,说他在延平北路上看到一家店口摆了这个机器,便用10块钱押金、2块钱租金把它租来做给我们吃。他把锅炉烧热,把砂糖倒进去,当脚踩飞轮时,就有糖丝从小孔冒出来,他用筷子收集那些糖丝,成了一个棉花糖。
4、 吃完后,父亲叫我们来看原理:糖融化后,飞轮的离心力使糖汁从上面的小孔喷出,很细的糖浆遇冷空气就结为糖丝,用筷子搅起来就是棉花糖了。 父亲说:「棉花糖是空心老倌,没有实质,大而无当,材料只是一点砂糖而已。」问我们,如果用2毛钱买一根棉花糖,跟用2毛钱买一个包子,哪个划得来?当然是包子,所以钱要花在刀口上。花钱时,要去想它带给你的实质,不要被噱头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