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提高高中作文写作水平的三步骤
一、常规训练,整合文体
狠抓常规文体,规范写作。近年来,正流行话题作文,学生可自选文体,也可以随便写,不受文体限制。由于缺少常规文体训练,导致不良的现象发生:有的学生只会写记叙文;议论文想写可写不规范,论点、论据、论证不充分,论点站不住脚,并且议论文写起来较空洞,无从下手,很不愿意写;散文写起来不会抒情;说明文写起来不知道说明方法;等等。针对这些客观现象,教师在教学作文时,要专门训练学生的常规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说明文。记叙文,主要抓住记叙的顺序,让学生能写倒叙、插叙、顺叙的一般记叙文,教给他们悬念法、抑扬法、首尾呼应法、要素明确法等具体方法。严格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人时要抓住人物的个性、语言、细节、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议论文,则强调论点的明确性,论述的精练性。论据要充分,让观点站得住脚,学会用多种论证方法。散文,教他们知道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让他们学会抒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尤其是记叙、抒情和描写的综合运用。说明文,写作时要掌握说明文的顺序,会运用各种说明方法。这样,学生在写日记、写作文乃至在日常生活中,便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写出的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兼而有之,就会有美文的出现。不过,此类训练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本作品由才子城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
二、落实活动,积累素材
狠抓综合性实践课,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拿笔就头痛,心中无材料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可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综合性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调查,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接触社会,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开拓知识的领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积累素材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接触大自然时,提醒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方法,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他们的语言。接触社会时,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另外,应牢记新课改的要求,广泛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处在主导的地位。不能一切活动都在老师的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下进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面,就有反面;有积极,就有消极;有昂扬向上,就有伤感低沉。这些都应该成为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全面地认识生活。
三、放飞思绪,自由作文
作文,是“缘情”“言志”之物,应该是“我手写我心”,而不是无病呻吟,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新课标在“教学法建议”中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中可以看出,让学生“自由”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要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自由地放飞思想,自由地抒发情感,整个写作过程中拥有绝对的自主选择权,写出充实的内容。从现实的效果看,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单项训练,要求学生在课外练笔,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等。不拘形式,不限内容,长短随意。这样做,学生拘束少了,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实现写作上的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