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天*****(自然季节)***

2025-10-28 04:09:21

1、词语概念

1、指冬季。《晋书·天文志上》:“冬天阴气多,阳气少,阴气暗冥,掩日之光,虽出犹隐不见,故冬日短也。” 唐 周贺《赠胡僧》诗:“背经来 汉 地,袒膊过冬天。”《水浒传》第五五回:“此时虽是冬天,却喜和暖。” 柳青 《种谷记》二:“去年冬天,他在全县的劳动英雄大会上,曾经聚精会神地听过模范村 郭家湾 的报告。”

关于****冬天*****(自然季节)***

2、在南北半球所处的时间不同。在南半球,冬季在6、7、8月份;在北半球,冬季在12、1、2月份。在中国,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摄氏度算作冬季

关于****冬天*****(自然季节)***

3、划分

在南北半球所处的时间不同。在南半球,冬季在6、7、8月份;在北半球,冬季在12、1、2月份。在中国,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摄氏度算作冬季。

4、基本含义

三冬古人以农历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并将三个月份合称“三冬”,用以代指冬季。如:唐代诗人杜甫《遣兴五首之二》:“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关于****冬天*****(自然季节)***

5、九冬:冬季三个月共九十天,于是冬季又别称“九冬”。如南朝沈约《夕行闻夜鹤》:“九冬负霜雪,六翮飞不任。”

严冬:“严”有“程度深”之义,故“严冬”也就成了极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称。如唐代僧贯休《塞下曲》:“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

清冬:冬季万物萧条,天地间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清冬”之别称。如:唐代诗人皇甫冉《冬夜集赋得寒漏》:“清冬洛阳客,寒漏建章台。”

玄冬:“玄”为黑色,古代以四方为四季之位,北方冬位,其色黑,故冬天又别称“玄冬”。如:东晋张望《贫士诗》:“炎夏无完,玄冬无暖褐。”

穷冬:“穷”,尽也。冬季为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故有“穷冬”之别称。如:唐代黄滔《送友人游边》:“关河初落日,霜雪下穷冬。”

关于****冬天*****(自然季节)***

6、时间

立 冬

11月7——8日

小 雪

11月22——23日

大 雪

12月6——8日

冬 至

12月21——23日

小 寒

1月5——7日

大 寒

1月20——21日

关于****冬天*****(自然季节)***

7、节气

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11月7-8日交节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12月6-8日交节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1月5-7日交节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1月20-21日交节

关于****冬天*****(自然季节)***

8、冬天补养要注意

冬补有益,但也有禁忌 :

①忌乱补。一般说来,老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阴虚、阳虚、血虚和气血阴阳共虚等多种情况。

②忌过于油腻厚味。对于消化不良者,关键在于恢复脾胃功能。脾胃功能良好,营养吸收才有保证。否则,补了也是白补。因此,冬补应以容易消化吸收为好。

③忌单纯进补。冬补只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单纯靠进补并不能达到理想境界,还应当有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脑力劳动,并注意调理好饮食,方才有益于养生。

④忌偏补。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冬补切忌一味偏补,而应注意兼顾气血阴阳,防止过偏而引发其他疾病。

⑤忌偏贵。补品并非越贵越好,关键在于对症进补。中医有一句名言:"用之得当大黄是补药、用之不当人参是毒药"。所以冬补忌一味追求补品的珍贵难得,不对症的贵重补品,吃多了也未必是好事。

⑥忌流感进补。冬令流感咳嗽时不益进补,否则后患无穷。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壮如虎"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

关于****冬天*****(自然季节)***

9、冬天与健康

由于冬天天气寒冷,人身各个组织血液循环降低,不利于炎症消退,所以前列腺疾病患者一到冬天病情就很容易加重。所以前列腺疾病患者应该在冬天注重保护好自己的前列腺。常见的保护方法为:勤锻炼、 多喝水、莫憋尿、戒辛辣、保温暖、多吃锌、莫久坐等。尤其要注意局部保暖。

10、冬季的生命迹象

松鼠在快入冬时把找好的食物分散挖洞埋起来,然后到了冬天就在树洞里睡大觉,饿了就起来把埋好的吃的挖出来吃。

另外它们的腮里可以放进十八颗松子呢,先塞满了再去睡。

但它们的食物常常会被别的偷看的松鼠挖走另埋,而且有时它们自己埋好的也会忘记。可爱吧。

昆虫是变温动物,它们怎样过冬呢?原来它们各有一套诀窍。

螳螂能做成很大的卵块,一块就有三百至四百粒卵,连同分泌物一起形成卵囊。外面是一层很厚的保护层,粘附在向阳的树干上,不怕冰雪和寒风。

负子虫将卵产在自己的背上,然后潜伏在水下的泥土中过冬。

切叶蜂把成叠的椭圆形叶子运到地下或空心木头里面,筑成一排排蜂房,形成椭圆形的“住宅”。住宅内备有花蜜或花粉,产卵过冬。每只切叶蜂可以建造30个蜂房,所需要的椭圆形叶子至少一千张,工程之大,让人叫绝。

金龟子的幼虫,身体很肥胖,贮藏着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躲藏在泥土的深处,呈休眠状态过冬。

天牛,有一只天生的极其锋利的嘴巴,在树干上挖一条“隧道”,幼虫在这条“隧道”里过冬。

灯蛾的蛹,外面具有一层坚硬的几丁质外壳,能忍受严寒的侵袭,蛹体内又贮藏了较多脂肪,可防冻伤。

11、植物的抗寒性

1. 低温下植物的适应性生理生化变化

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随着日照的缩短和气温的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提

高了植物的抗寒性。

冬天

这种逐步提高抗寒能力的适应过程称为抗寒锻炼(cold hardening)或低温训化(cold acclimation)。

晚秋或早春寒潮突然袭击植物就易受害

经适当的抗寒锻炼过程 ,植物逐渐完成适应低温的一系列代谢变化,获得较强的抗寒性。

我国北方晚秋时,植物内部的抗寒锻炼还未完成,抗寒力差;在早春,温度已回升,植物的抗寒力逐渐下降。

植物抗寒锻炼过程中体内发生的适应性生理变化

(1)组织的含水量降低,而束缚水的相对含量增高。

(2)呼吸减弱消耗减少.有利于糖分等的积累,植物的整个代谢强度减弱,抗逆性增强。

(3) ABA含量增多,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冬小麦的核膜口逐渐关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停止,细胞分裂和生长活动受到抑制,植物进入休眠。

·植物进入深度休眠后,其抗寒性能力显著增强。

·ABA含量

(4) 保护物质积累

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对细胞的生命物质和生物膜起保护作用。

可增加细胞液浓度,降低冰点,提高原生质保水能力,保护蛋白质胶体不致遇冷变性凝聚;可进一步转化为其它

保护物质(如磷脂、氨基酸等)和能源.

在抗寒锻炼中,氨基酸的含量也增多.

脯氨酸的含量增加更为明显,是防冻剂或膜的稳定剂,对植物适应多种逆境具有重要作用。

2.低温诱导蛋白(Cold acclimation protein)

植物经低温诱导能使某些特定的基因活化,并得以表达合成一组新蛋白。

已有近百种植物低温诱导蛋白被发现和研究,但还不清楚它们在提高植物抗寒性过程中的机理。

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 AFP)

是生活在两极冰水中的鱼类血液中含有的糖蛋白.能降低细胞间隙体液冰点。

植物本身也可能具有与动物中类似的抗冻蛋白和基于相似原理的抗冻能力。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