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健康的九大谣言你知道吗
1、谣言一:味精会致癌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恳镩股探钠,在许多食物中天然存在,水解后的谷氨酸更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在我们国家,味精大都以玉米淀粉、大邰熳如蟥米等谷物为原料,这些天然食物和谷物无毒无害,那么符合国际标准的谷氨酸钠,自然也是无毒无害的。其关于安全性,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等权威部门的评审均一致表示:味精对人体无害。此外,一些谣言中提到的味精加热到120 ℃以上时会生成致癌物——焦谷氨酸钠,实际上,这不是一种致癌物,仅仅是使味精的鲜味丧失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倡菜快要出锅时再添加味精的原因。除了味精,还有鸡精等食品添加剂也是无毒且不会致癌的,这些增鲜剂只要适量吃都是无害的。就算是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吃多也不好哦,所以对于孩子或母乳妈妈的食物,控制好量、口味清淡、营养均衡才是紧要的。

3、谣言三:鲜榨果汁营养更高一方面,相较于需要咀嚼、缓慢升糖的完整水果,可一饮而尽的鲜榨果汁会造成血糖上升的速度更快。要知道,看似小小的一杯鲜榨果汁,往往是两三个完整水果的集合,无形中,就让孩子摄入了过多的糖分。所以与其给孩子喝(鲜榨)果汁,不如直接让ta吃水果来得健康,而且吃咬水果还可以锻炼孩子咀嚼能力。另一方面,在榨汁的过程中,水果还会因氧化作用损失掉大量维生素C和多酚,同时还会丢掉不溶于水的膳食纤维等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

6、谣言六:捂汗可加快退烧人发烧的时候,预设好的温度就被调高了,体温调节系统会默认这个“调高的温度”是正常体温。若此时用厚厚的被子去捂,会使原本已发烧的身体再经历一个体温再升高的过程,一旦体温达到39.5℃-41℃,甚至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惊厥等不良反应,甚至损伤大脑。伴随着体温持续升高,身体会自然地“出汗”,随之体温有所回降,但要注意的是,降回去的仍旧是“升高的温度”,而不是正常体温。所以,捂汗降温不仅没效果,而且极为危险。

8、谣言八:枕秃、出牙晚...都是缺钙枕秃不是缺钙。出生2个月后,几乎每个宝宝都会出现枕秃现象。不要给宝宝穿戴和覆盖过多,减少出汗,是减轻枕秃的好方法。当宝宝每天以坐和走为主时,枕秃就会消失。那宝宝出牙晚算缺钙了吧?首先,宝宝满13个月龄,还没有出牙,才叫出牙晚。其次,出牙早晚主要是与遗传和牙龈是否受到了足够刺激有关,和缺钙无关。最后,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曲线,不必和其他家孩子乱比较,有的小时候长得慢点,长大就会快点,有的小时候长得快,长大会慢,孩子是独特个体,因人而异,只要健康成长就不用太担心。另外补充一点,被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检测告知孩子缺钙的家长,大家可以放心了,因为微量元素检测已被国家卫计委“叫停”6年了,而且检测本身也不准,不需要查。如果是骨密度偏低了,很可能是宝宝正处于成长发育期,骨头在拉长,以便留出空隙让更多的钙填进去。这个时期骨密度低是正常的,这说明宝宝最近长得比较快,这是好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