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面向对象编程详解
1、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面向对象的常用术语:《1》抽象/实现:抽象指对现实世界问题和实体的本质表现,行为和特征建模,建立一个相关的子集,可以用于描绘程序结构,从而实现这种模型。《2》封装/接口:封装描述了对数据/信息进行隐藏的观念,它对数据属性提供接口和访问函数,在设计时对数据提供相应的接口就可以了。《3》合成:合成扩充了对类的描述,使得多个不同的类合成为一个大的类,来解决现实问题。《4》派生/继承:派生描述了子类的创建,新类保留已存类类型中所有需要的数据和行为, 但允许修改或者其它的自定义操作,都不会修改原类的定义。《5》多态:指出了对象如何通过他们共同的属性和动作来操作及访问,而不需考虑他们具体的类。《6》泛化/特化:泛化表示所有子类与其父类及祖先类有一样的特点;特化描述所有子类的自定义,也就是什么属性让它与祖先类不同。《7》自省/反射:自省表示给予程序员某种能力来进行像"手工类型检测"工作,它也被称为反射。这个性质展示了某对象是如何在运行期取得自身信息。
2、创建类:《1》类是一种数据结构,我们可以用它来定义对象,对象把数据值和行为特性融合在一起。《2》python使用class关键字来创建类《3》通常名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5、实例属性《1》实例仅拥有数据属性,数据属性只是与某个类的实例相关联的数据值,并且可通过句点属性标识法来访问。《2》设置实例的属性可以在实例创建后任意时间进行,也可以在能够访问实例的代码中进行。

7、类与实例属性对比《1》类属性仅是与类相关的数据值,类属性和实例无关《2》静态成员变量不会因为实例而改变它们的值,除非实例中显示改变它《3》类和实例都昌名字空间,各不相同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35
阅读量:60
阅读量:90
阅读量:44
阅读量: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