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带你3分钟走完一生
1、婴儿期(0~1岁)从哇哇坠地到1岁,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出对他人和环境的信任感。父母通过拥抱、抚摸与呵护来增强你对这个信任感。此阶段你非常被动,而你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妈妈,哭泣时是否有人安抚,饥饿时是否有人喂食。如果长时间被父母忽视,你就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甚至对未来缺乏希望。但如果你被关注过了头,同样会让你产生“我必须成为一个完美的孩子”的思想,或者形成“被宠坏孩子”的特征。此时你的未来完全撑握在父母手中,但父母也不需要变得完美,而是在照顾你的过程中帮你形成信任感,“没事的,可能现在妈妈不在,但我相信她等下就会过来”“现在看起来有点难,但过会儿一切都会好的”。随着信任感的建立,你对未来的希望感也同时建立。这种品质在未来将帮你面对人生的挫折,让你看到人生积极的一面!

3、学龄初期(3~6岁)渡过幼儿期的你开始更多的掌控行为,但你还无法掌握思想。这段时间将是你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你可以跑跳,你最大的任务就是在游戏中学习主动性。以前你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家庭成员的帮助,他们也有义务帮助你。但这时你要主动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承担身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学习生活技巧,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家庭成员要鼓励你建立空间与时间观念,让你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你已经长大要开始懂事了”让你主动做出一些决定并了解该决定可能导致后果。你会很疯,因为你需要通过实践来学习所有的新事物,你需要有犯错的机会来发现自身价值并从中学习,你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正确的指引。如果一切顺利你会慢慢从游戏与尝试中找到自身价值感,你会认为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你还会主动的去做事情,你开始建立责任感。但如果你被限制、嘲笑、批评而非引导,那你就会形成内疚感、遇事缺乏主动性、缺乏了解自身价值与意义感。这段时间你要从游戏中学习,而非从书本中学习!因为你需要大量的真实体验。

5、青春期钱砀渝测(13~19岁)终于进入青春期了,你苦盼以久的日子,从这时起你不但能掌控行为,还能撑控意识。“我为什么要听他们的?你们别想再控制我!”你强烈希望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但却因为生理变化而感到恐惧与孤独。为了掩盖这一切你变得叛逆或过度强调独立。青春期前期你的主要任务是找到生活的意义,此意义并不是长久深远的人生意义,而是“为什么你要做你现在做的事情”这段时间为了更像成年人,你开始寻找生命中的榜样!如果家庭健全温馨,你会从父母身上获取榜样的力量,传承他们所秉信的价值观。如果不幸你没有一个好家庭,那老天保佑你不要找一个坏人做榜样,多数人就是这样学坏的!青春期后期你的主要任务是自我认同,知道自己是谁并如何融入到环境与社会之中。这个阶段你很容易面对角色混乱。因为从孩子向大人转变的差异实太大,你会感受到无边无际的压力,而且时常陷入迷茫。你到底是谁?你为什么活着?你该相信什么?你为什么而奋斗?你要如何扮演成人角色?……如果青少年期没发展出清晰的自我同一性,你成年后就难找到生活的意义。这点是中国青年面对最大的问题,我们的环境没给青少年树立一个合理的价值体系,导致我们持继性迷失,结果把价值单纯建立在金钱之上。但注意从这此该开始,你的人生将操控在自己手上。埃里克森建议青年人应该放慢步伐,停下来体验自身的变化与生活。去看看这个世界,放下学业去工作,放下工作再来学习。(这点对中国的年轻人有点不实际)总的来说就是别急,学会去感受自己与环境,不要立刻接受一些价值观,也不要排斥任何。一切都不要妄下结论,妄断事非,做一个优秀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时间会慢慢告诉你自己是谁,该信什么!你还需要小心陷入过度自我认同,这种状态就是认为自己相信的永远是对的,自己的方式永远是唯一的方式。

7、成年期(31~65岁)成年期是成长的最长阶段,你开始走出自我为别人付出,培养儿女、照顾父母、关爱伴侣。这些行为都要求你把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他人身上。你不再一味获取而是学会付出,你学会关爱这种重要品质。不去做这些也没关系,只是你的人生将永远停滞在此处。对你而言再活几十年与现在就死去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我们称这种人为“活死人”。另一方面你开始巩固自己的价值体系,认可自己的成就并接受自己的不足,你将学会成为自己。你会面对童年留下阴影,但这时你不会挣扎与怨恨,而是心平气和的接受与调整。历经岁月侵蚀亲人离去,你终于知道什么对什么错,什么有价值什么没有。慢慢你开始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价值观,并通过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来把自己的价值观传授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