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把吃午饭叫作什么
古代人们把吃午饭叫作:
1、昼食
读音:zhòu shí
意思:午饭。
如: 宋 王安石 《赠曾子固》:“宵牀连衾帱,昼食共粗粝。”意思是晚上盖用同一个被子和帐子睡觉,白天一起吃粗糙的午饭。
2、午餐
读音:wǔ cān
午餐是指大约在中午或者之后一段时间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点至两点。在中国大陆,午餐的用餐时间通常是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的两个小时。
如:唐白居易《夏彩醒罪日闲放》诗:“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意思是午餐有什么,鱼和宿册肉一两味。

3、中食
读音:zhōng shí
意思:中饭。
如: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意思是吃完中饭后,用热手摩擦腹部,再缓缓行走一二百步。
4、艳良晌午饭
读音:shǎng wǔ fàn
晌午饭一般是指中午饭,部分地区是15:00-17:00下地干活时吃的饭
如: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我﹞留着一只手上油待吃晌午饭,不想我睡着了。”
5、中饭
读音:zhōng fàn
中饭是指大约在中午或者之后一段时间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点至两点。在中国大陆,午餐的用餐时间通常在十一点至十三点间。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大陆的一些农村午饭都在下午二到三点左右。
如:唐 权德舆 《田家即事》诗:“山僧相访期中饭,渔父同游或夜归。” 意思是山寺的和尚来访一起吃吃饭,和渔夫一同游览晚上回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昼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午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晌午饭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153
阅读量:61
阅读量:163
阅读量:50
阅读量: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