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中医疗法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已有较多成熟的治疗经验。如《幼鹊蓄库味科准绳》指出:“夏秋治里”,“冬春治表”,“身热泻黄多渴为热,窟凉剂”,“肢冷泻青不渴为寒,宜温药惯墀眚篪”等。又如《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谓:“小儿泄泻认须清,伤乳停食冷热惊,脏寒脾虚飧水泻,分消温补治宜精。” 本经验介绍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中医疗法:
泻肝实脾法
1、 小儿具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共同维持消化吸收、升清泌浊等功能;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脾失健运,升降失司,清气在下,则生泄泻。腹痛责之于肝实,腹泻责之于脾虚,肝旺睥虚故令痛泻。故治疗本病,常需兼而考虑泻肝实脾法,多拟痛泻要方加味。
健脾止泻法
1、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多由于喂养不定时、食量过多或过少、食物成分不适宜等原因导致,也可因气候寒冷,使腹部受凉致肠蠕动增加,或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口揉戾瘳凰渴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等原因引发。中医学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气较成人更为迫切.故常易为饮食所伤,致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归纳其病机则为脾虚伤食。治疗多以健脾止泻为法。
祛湿法
1、燥湿法 燥能除湿,内湿宜燥。内湿的根源在于脾失健运,而脾失健运的原因很多,或素体脾虚,或长期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劳倦内伤,或肝气乘脾,或久病体虚,均可致运化不及而停湿。泄泻的痫位首责于脾,因此,对于小儿感染性腹泻,尤其是久泻,燥湿是一个基本治疗方法。
2、利湿法 即淡渗利湿法或分利水湿法。此法是除湿最为便捷的途径。因湿为阴邪,有重浊趋下的特性,因势利导自然取效迅速。因而,利湿法在泄泻的治疗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于暴泻、水泻,此法用之适时、得当,常能立竿见影。
3、化湿法 外感寒湿,内困脾胃,进而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趋肠道,清浊不分,水谷杂下而发泄泻。外湿宜芳香化湿,方如藿香正气散,全方具有化湿散寒、理气和中、表里双解之效,湿经芳化、温燥、淡渗而除,故其泻得愈。
注意
1、 本经验所介绍的,多指中医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治疗理论和方法。但因个人体质问题和病况不同,建议询问专业中医师。